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推城乡融合25条促农民增收鼓励盘活闲置农宅发展新业态

时间:2021-06-09 18:50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北京推“城乡融合”25条促农民增收

  开展“千名干部科技人才进千村入万户”;推动北京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京郊农业高质高效,打造“农业中关村”;逐步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日前,《北京市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若干措施》涵盖6方面、25条措施,将全面推动本市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要素进一步融合

  鼓励盘活农村闲置农宅发展新业态

  “北京市总体呈现出了‘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特征,所以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也是结合具体的市情、农情来制定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统计,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2189.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72.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2.5%),农业增加值107.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0.4%)。郊区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3%。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结合本市特点,《若干措施》特别强调以城带乡、城乡一体,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功能互促、优势互补,着力破除各种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瓶颈,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创造条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深层次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此我们聚焦当前北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重点在功能融合、要素融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四个融合下功夫。”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在促进城乡功能融合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城乡空间上注重差异化融合发展,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支持新市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优化乡村空间和村庄布局。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乡功能的互补发展,本市也将进一步完善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人才要素融合、土地要素融合、资金要素融合、技术要素融合,这些要素的融合,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尤为关键。为此,《若干措施》提出,要组织开展“千名干部科技人才进千村入万户”活动;持续推动大兴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工作,鼓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创等新业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鼓励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集中打造一批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等。

  推动北京率先建成城乡统一

  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服务融合方面,将聚焦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还需要提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若干措施》,在城乡服务融合方面,将推动北京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争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具体包括:提出支持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路、供排水、垃圾等短板,加强建设和管护,引入专业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等等。

  与此同时,城乡产业融合也将进一步深入。根据《若干措施》,未来产业发展将重点作好“生态”文章,在科技支撑、品牌建设、新业态培育等方面打好组合拳,促进京郊农业高质高效,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如平谷区正在打造“农业中关村”,未来将聚焦“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六大产业,建设体现北京特色、服务首都核心功能、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及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协同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逐步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据统计,2020年北京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588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本市仍然存在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城乡收入差距仍需缩小等问题,需多措并举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若干措施》提出了多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包括: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增收,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以逐步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利益联结促进增收,发挥市管企业带动作用,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农户以土地、农具入股企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分配方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通过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增收,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公共服务岗位、产业项目就业。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