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时间:2024-12-30 09:59人气:加载中...来源: 海南农业农村

摘要:

白沙黎族自治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立足生态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聚力做优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天然橡胶、茶、油茶“三棵万亩树”,有效带动全县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基本情况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总面积2115.68平方公里,地处海南热带雨林生态核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县,也是革命老区县。2023年末户籍人口19.22万人,其中黎苗族人口12.56万人。白沙境内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热条件好,山高云雾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支柱性产业有天然橡胶、茶叶、槟榔等热带作物,其中天然橡胶种植面积104.7万亩,是全国第二大民营橡胶种植县,农户种植覆盖率达95%以上,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占全省三分之一,产值近1.3亿元,茶叶品牌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早春茶之乡”、“中国生态茶叶之乡”。

2024年以来,白沙县在坚持推行“稳胶、扩茶”等系列措施的基础上,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投入资金3330万元,扩植油茶面积1.7万亩,并将油茶与橡胶、茶共同纳入“三棵万亩树”序列,集中力量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催生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不断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白沙油茶创新异地合作造林新模式,累计承接油茶异地替代性种植任务5000亩,并顺利建成县域首个油茶加工基地;白沙民营橡胶年产干胶近4万吨,年产值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白沙茶叶实现首次大规模出口,并成功举办首届自贸港海南雨林大叶茶全球品鉴招商大会,在国际上擦亮“白沙茶名片”,共推海南好茶走向世界。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白沙黎族自治县万亩橡胶园全景图

主要做法

(一)党政领航,科学谋划,以“三个坚持”绘就发展蓝图

坚持高位推动,开拓进取。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带队开展产业观摩、调研19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研究问题,面对油茶种植茶叶新课题,成立油茶种植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责任与任务分工,形成“一日一报”机制,带动乡镇、部门重视、关心、支持,做到工作及时落实,问题靠前解决。

坚持统一领导,凝心聚力。不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先后指导成立白沙橡胶协会、茶叶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增强产业发展群众基础,促进产业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坚持组织引领,扎实推进。印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制定重点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补短板清单“三张清单”,并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活动,精准排查89个先进支部、267个中间支部、2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白沙黎族自治县万亩茶叶航拍图

(二)政策驱动,科技赋能,以“三个突出”释放生产活力

突出政策导向,强化激励功能。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价格收入保险”双保险制度和“销售鲜乳胶奖励”“割胶生产奖励”双奖励制度,2024年累计发放保险超1800万元、奖励金3090万元,涉及相关农户2.7万户,充分调动胶农生产积极性,实现天然橡胶亩产、干胶总产量、乳胶销售总额和割胶率四项指标全面提升。通过“两山平台”牵线搭桥,创新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为导向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发放茶叶贷500万元,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油茶种植补贴方案,最高每亩补贴1800元,目前已发放560万余元,鼓励利用“宽行窄株”方式捆绑种植橡胶和油茶,同时享受橡胶种植和油茶种植补贴,同步扩大橡胶与油茶产量,实现林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前已推广油茶、橡胶混交种植约500亩。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白沙黎族自治县龙江农场胶农在清晨劳作

突出科技支撑,提升产销效能。引入“一树一机”式全自动智能割胶机器人,以科技创新助力白沙天然橡胶产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依托双业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系统、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胶园林下益智产业数字化收购,促进数字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突出人才培育,厚积发展潜能。首次举行茶产业职称评审工作,为20名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开展职称认定,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累计开展22期油茶技术培训会,涉及学员超过1000人次。聚力延揽特色产业重点人才235名,实施“三雁”计划,挖掘64个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出54名高级工、140名中级工,培育致富带头人529名、乡村振兴领头雁21名和高素质农民1257名,不断筑牢人才保障,持续推进相关产业提升发展。2024年,白沙2人分别荣获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工(精制)技能竞赛决赛、橡胶割胶工技能决赛全国二等奖。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白沙油茶加工厂自动化生产车间

(三)强链互补,农旅融合,以“三化”推动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发展益智、粽叶、菌菇等林下经济超14.5万亩,带动胶园从割胶年亩产收益1200元转变为实现“橡胶+”林下经济年亩产综合效益达2万元以上。不断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建造农产品分拣车间和食用菌现代化工厂,补贴支持油茶、茶叶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改造,通过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推动一产向二产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强化产业协同,增强吸引力。打造白沙生态茶园小镇、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茶博园等旅游打卡目的地,举办“迎春识茶香,奔赴振兴路”茶园健步走活动,融合丰富茶海观光、制茶体验、美食体验、旅居康养、森林深呼吸等新业态,联动打造健康经济,强力建设集仓储、分拣、加工、交易、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南药交易中心,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与世界共品海南大叶茶”系列活动:黎族特色长桌宴篝火晚会

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创造力。推出科企合作新模式,建成全省首个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实现茶树种质资源库保护品种达到133份。持续推进“一所对一县”行动,与中国热科院橡胶所签订为期3年的所县产业顾问组合作协议,围绕白沙县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服务支撑。实施院地合作科技赋能产业兴县行动,与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全覆盖。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白沙县首单茶叶大规模出口发车仪式

(四)市场先行,品牌为王,以“三力”保障长效发展

着力稳定市场,保护品牌权益。创新橡胶收购报价机制,缩小报价下调幅度,且每天报价3次、以最高限额胶价为基准确定售胶价格,确保市场透明度和公平竞争,保护胶农利益。对首个县域农业公共品牌“白沙良食”进行严格管理,对授权使用商家开展线上线下监测,杜绝违规使用商标与虚假宣传,以规范经营打造诚信品牌。

聚力锚定市场,塑造品牌特色。白沙茶品牌面对传统与现代差异化市场需求,既向传统赛道发力,充分利用优质生态环境、遵从有机种植,打造早春茶、黎族大白茶、雨林古树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牌,同时迎合年轻人饮茶消费热潮,另辟蹊径研发“RTD(即饮饮料)海南绿茶”、椰果茶、茶主题香水、茶香洗发水沐浴露等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打造丰富多元的茶产品“矩阵”。依托油茶基地开发的山柚油、外用药、胶囊、洗发水等优质产品也在第四届中国消博会亮相。

白沙:精耕“三棵万亩树” 细作“富民产业林”

首届自贸港海南雨林大叶茶全球品鉴招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助力品牌宣传,开拓海外市场。充分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势,加强与海南农垦、福建茶企交流合作,实现10吨价值29.5万美元的袋泡茶出口尼日利亚,助力白沙茶产业“走出国门”“香飘海外”,同时以举办首届自贸港海南雨林大叶茶全球品鉴招商会为契机,与各方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提高白沙茶叶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宽外贸渠道。

经验启示

白沙县发展“三棵万亩树”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实践,准确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以“三个坚持”聚焦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定位中进行不懈地努力与探索。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共建共享。集中力量发展利益覆盖面最广的农业产业,不断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建设布局,实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社会稳定、治理有效的多赢格局。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挑起建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核心担当,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充分认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探索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实现路径。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立足地区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当下实际,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接续奋斗,集成发展经验,不断融合创新,整合发展力量,放大系统优势,深谋细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海南农业农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