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2月2日电 农历正月初五,天将破晓。
河南扶沟县梅桥村村支书梅根清一大早起床,出门便径直走向了村口东边的一片大棚地。这片千亩左右的黄土地,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大棚。
“长伟,这茬儿西红柿采摘不用太早,今年天气好,温度高,再让它们多长长。”路上,梅根清遇到了同村村民梅长伟。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记挂着自家大棚里西红柿的长势,一早也奔向了自家大棚。
图为梅桥村村民在察看大棚里西红柿的长势。(宋福星 摄)
梅桥村是扶沟远近闻名的设施农业大村,全村耕地面积约1200亩,其中蔬菜大棚面积就有1080亩。近年来,梅桥村在梅根清的带领下,铆足了劲儿发展蔬菜产业,现在全村已经拥有日光温室286座,户均1.21座。
“要不是根清叔,俺现在的日子过得不会这么得劲,根清叔是全村的‘财神爷’。”梅长伟笑着对记者说。
2011年,梅根清带领村民去山东寿光学习后,便谋划起了发展蔬菜大棚的计划。但没人带头示范,谁也不愿掏出真金白银建大棚。梅根清决定自己先干,当年他贷款3万多元,建起了2座日光温室大棚,一年下来收入10万多元。
看到梅根清赚了钱,村里家家户户纷纷要求跟他建棚种蔬菜,梅根清也手把手传授技术。现在,梅桥村的蔬菜大棚亩产4万到6万斤,亩均效益达到5万元左右,每年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多吨,已经发展成全国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与梅桥村的热闹劲儿相比,扶沟县城郊乡后张村的街头巷尾稍显冷清。晌午时分,村里只有几户人家出没,新春的气息似乎在后张村不见了踪影。
“你可别奇怪,现在俺们村90%的人都在云南过年。”后张村村支书张佳看到记者有些疑惑,连忙讲起了后张村的故事。
原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张村村民张纪才等人在云南元谋县贩运蔬菜时发现,元谋是盆地地形,四季温差较小,而且常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搞蔬菜种植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07年,有着多年棚菜种植经验的张纪才在村民疑虑的目光中决心离开,在元谋流转了18亩土地种植温室大棚黄瓜,没想到当年就收入60多万元。
张纪才的成功拉开了扶沟菜农在云南元谋县种菜的序幕。经过近20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扶沟菜农来到云南元谋及周边县市,现在在元谋的扶沟人已经近万人,发展蔬菜基地近900个,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每年蔬菜及相关产业带动消费达13亿元,涌现出很多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种菜大户。
扶沟菜农在云南元谋县建设的一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扶沟人到元谋,实际上是给当地送去了‘财神’。”张佳自豪地说,现在元谋的土地租金从最初每亩300元涨到了4000元,同时很多当地人到扶沟人开办的蔬菜基地打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这些闯云南的扶沟菜农,一边研究着当地气候自然条件,一边和家乡技术人员交流,把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不断传授给当地群众。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随着在云南的扶沟人越来越多,扶沟县又在当地成立了元谋扶沟商会,方便扶沟菜农与当地政府沟通。“我们的目的就是抱团取暖,通过商会促进两地共同发展。”扶沟县总商会党委书记陈军说。
30多年前,“棉麻牛树”是扶沟人引以为傲的四大产业,当年的新闻名篇《抢财神》中农民争抢棉花技术员的场景,时至今日仍让人难以忘怀;30多年后,扶沟县转型发展蔬菜产业,不仅自己有了“财神”,还向其他地方送“财神”。现在,“中原菜都”是扶沟人的新名片,“小菜篮”正在变成县域大产业、群众致富“金饭碗”。
记者 翟濯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新春走基层】浙江龙泉:新春开窑 非遗
光明网讯 吉时到,我们开龙窑喽!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随着一声高亢的声音响起后,厚...(65892)人阅读时间:2025-01-31新春走基层丨“古突”夜,地震灾区救援
新华社拉萨1月30日电 除夕夜,恰逢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是西藏日喀则市藏历新年的古突夜。...(47060)人阅读时间:2025-01-31(新春走基层)西藏日喀则震后迎农事新
中新网拉萨1月31日电 是啊,政府还给我们送来了新春礼包,里面酥油、糌粑、奶渣样样齐全。...(48129)人阅读时间:2025-01-31全长超50米!珠海北山村“巨龙巡游”引
祥龙辞旧岁,金蛇纳新福。1月29日上午,一场精彩纷呈的龙狮巡游团拜活动在珠海北山村上演...(61303)人阅读时间:2025-01-31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 有望提高水稻等
北京时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59271)人阅读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