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参与 共建“大食物观”支持体系

时间:2022-12-26人气:加载中...

  业内人士认为,“大食物观”里的粮食范畴,是指提供一切动物和微生物生命代谢基础需要的糖源、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的种子类和根茎类植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告诉笔者,大食物观反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食物理念过于重视种植业,对森林河流湖泊海洋的保护较少,因此容易出现围湖造田、伐林造田等破坏生态系统的现象。而‘大食物观’是要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要食物,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视整个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


  樊胜根告诉笔者,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表现在中国居民对水果、蛋类、水产品和奶类等营养食物消费量逐渐增加。但他同时指出,当前居民膳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仍旧较高,而蔬菜水果、海鲜等,则比较少,这和平衡膳食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今年四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居民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当前,人们应该适当减少红肉的消费,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费,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海鲜的消费,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践行大食物观、平衡膳食的要求。”樊胜根说。


  “我们要践行‘大食物观’,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干净的大气、水和森林,是可持续性食物系统的保障。但问题是,要保护这个生态系统,不能仅依靠政府力量,甚至不能仅依靠一个国家,这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樊胜根说。


  樊胜根认为,从世界角度看,践行大食物观,全球农业贸易政策协调机制应该继续完善,食品产业先进的国家应该积极援助相对落后的国家。


  樊胜根表示,目前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继续改革,当前农业补贴政策是对主粮的补贴力度较大,而对其他食物行业的补贴较少,应增强对营养、健康、可持续性的食物产业的财政支持,对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食物征税;将财政刺激政策中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支持营养健康、低碳可持续食物的生产,增加环境友好型食物供给同时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建立生态补偿试点的上下游财政转移支付安排,完善补偿机制。


  “此外,国家和科研机构还应该调整农业技术研究方向,要从过去只注重单产产量向多赢方面转移,赢产量、赢营养、赢环保、赢减排。而居民应该增加全谷物、水果和豆类的消费,减少对精制谷物和红肉的过量消费,适度饮食,珍惜食物,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减轻水土资源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樊胜根说。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新京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京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北京 第一季度 春花 夏令营 发展 千方百计 游船 文化交流 本市 利好 建设 纪实 乡村 值得 国际电影节 争当 入市 发布 稻田 证照 推进 农业 冬天 启动 中国 产业 新鲜 当头 心坎 壮大 食用 考核 12345 源头 榆林 带着 绿水 分局 工作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