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人气:加载中...
“这个发武汉、这个发安徽、这个发江西……”5月4日上午,在武城县四女寺镇东佛村多肉种植大棚里,孙树霞正和丈夫孙成松正忙着处理网上的订单,一棵棵叶子饱满五颜六色的多肉植物被一层层包裹起来,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平时来大棚采购的不是很多,五一假期有少量的游客来大棚采购,也都是武城和德州市区的回头客,平时的销售渠道主要是网络。从最开始的朋友圈宣传到后来的淘宝直播,孙成松夫妇二人从早忙到晚,和这些花花草草打交道到不觉得累。
“这个叫巫毒,这个叫蓝光、这个叫雅典娜……”孙树霞一边修剪多肉盆栽,一边给来采购的游客介绍多肉品种。多年的种植经验,她已经对数十个品种的栽培技术和养护方法烂熟于心。
“小孙两口子2014年租下了村里的大棚,最初只是一个,后来逐渐增加,现在光多肉大棚,他们就弄了6个了。”东佛村党支部书记宋传才介绍说,之所以鼓励孙成松和孙树霞夫妻俩逐年扩大规模,也是一种尝试,毕竟种植多肉的效益比普通的农作物要多收入好几倍,甚至超过了蔬菜种植。
“我们一共有6个多肉种植大棚,每个大棚实际种植面积大概是1.6亩左右,我们俩可能忙不过来,雇了村里的几个人帮忙,让她们在家门口上班,我觉得也很有成就感。”孙树霞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地方的物流总是停运,自2020年以来,单个大棚的年收入在4万左右。
“现在的投入主要是大棚维护和肥料及人工费用,总体看来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孙树霞告诉记者,现在多肉的繁殖主要是砍头繁殖和叶片繁殖,完全可以自我实现。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靠着土地世代生存,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必然要求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东佛村党支部书记宋传才看来,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土地流转正在加速融入市场。
宋传才告诉记者,孙成松夫妻承包的大棚是东佛村小面积土地流转,打破一家一户封闭式经营格局的有效尝试。只有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才能实现区域化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解放大批劳动力。
“乡村振兴不是让农民死守着一亩三分地使傻劲,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让农民既不失地,又可以选择离开土地务工经商,转向第二、三产业,从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宋传才说。
( 张春法 张威)
责任编辑:周润广
来源: 德州新闻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德州新闻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