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8人气:加载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遇到了食物结构的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粮食与畜产品的消耗量发生历史性转折,粮食这个“主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不断下滑,而动物性食品的比重一路飙升。两者在2002年走到交叉点,此后这种上升与下降的趋势日益明显。
人畜共粮是我国农业系统中的显著特征。如将口粮和家畜的饲料分开来计算,我国口粮早已满足,而饲料则严重不足。以食物当量计,人粮与畜食之比为1∶2.5,即家畜饲料是人口粮的2.5倍。当前我国饲料消费已超过谷物总消费量的40%,这是我们传统的耕地农业无法承受的重负。
耕地农业与城乡二元结构几乎同时发生,在中国已沿袭数千年。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原来农耕文明的社会基础逐渐消失,而随着城乡之间的流动,尤其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各省区已先后实施户籍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填平了城乡之间横亘数千年的鸿沟。以耕战思想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已经难以与后工业化时代相融合,以草牧业为特征的草原文明、以开放为特征的海洋文明展现了不容忽视的社会推动力。
草地农业是保障食物安全的有效途径
主持人:随着我国食物结构的改变,我们应如何在农业系统中寻找食物安全的可持续途径?
任继周:现在应该发展的不是狭义的农业,而是农林牧副渔兼顾。随着我国食物结构的改变,主食谷物稻、麦两大战略物资早已自给有余,但数量巨大的饲料用粮需求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只依赖耕地保证食物安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而更为高效的草地农业系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相对于耕地农业而言,草地农业是草地与畜牧业占较大比重的现代大农业系统,把牧草(含饲用作物)和草食家畜引入农业系统,把耕地和非耕地的农业用地统一规划,提倡农田种草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
它并不排除其他农业组分,而是使各个农业组分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其特色是在满足粮食等社会的基本农产品需求同时,产生大量植物营养体作为饲料,无论能量或蛋白质产量,都数倍于耕地农业。特别是优质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在16%至20%左右,而小麦为12%,大米为8%;种一亩优质牧草,相当于3到5亩小麦的营养源,而蛋白质则多出4至8倍。
发展草地农业,充分发挥中国4倍于农田的草地资源和农区草田轮作的潜力,加大草食家畜比重,采用非粮型饲料代替籽粒(粮食),由耗粮型农业转变为草地农业,最终实现“藏粮于草”,人食与畜食分开,走节粮型、非粮型饲料道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独辟蹊径的有效模式。
主持人:草地农业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如何?
任继周:我在201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草可富国》,草地的农业效益是巨大的,不仅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地力,有利于抗灾减灾、维护生态安全,还可延伸产业链,吸纳就业,提高经济收益。
传统的耕地农业主要依赖植物生产,经济增长局限于作物单产、作物深加工和副产品加工等方面。而草地农业含有4个生产层:即水土保持、景观旅游等前植物生产层,作物、牧草、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层,畜禽产品等动物生产层和产品的加工流通等后生物生产层,功能全、分支多、产业链长,可容纳较多就业岗位,兼顾生态安全和生产发展。
并且,现代草地农业是“草地+n”的大农业,除了天然草地以外,可在耕地上实施草粮结合、草林结合、草菜结合、草棉结合等等,在草地农业的框架内,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土地的生产潜势。总体看来,草地农业结构中草地大约占农用土地的25%,畜牧业产值大约相当农业总产值的50%左右,这也正是现代发达国家的主要农业模式。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多年前就呼吁发展草地农业,现在不断得到国家的重视。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出现“草牧业”这个词,实际上是给草业在农耕地区的发展开了“绿灯”,随即原农业部在部分地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更加明确,“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新兴的草牧业已初现曙光。
陆海界面引领中国农业接触海外
主持人:您刚提到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对我们社会具有推动力。相比草原文明,我们与海洋渊源同样深厚,历史上我们的陆海关系是怎样的?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农民日报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