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踏遍寻“味道”

时间:2022-01-17人气:加载中...

青山踏遍寻“味道”

——从谢冕的《觅食记》看一代学人为文为学之道

光明日报记者 王国平

  一个半小时的网络直播,两个小时的新书发布会,再和学生、好友冷餐会上继续畅叙,1月10日下午和晚上的时光,谢冕过得充实而欢乐。他对日子的态度像对美食的期待一样,要实在,又能感受到愉悦。

  这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评家今年90岁了,正式迈入“90后”的门槛,“敲门”的礼物是散文集《觅食记》,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主体内容是“面食八记”“小吃四记”“燕都五记”“寻味十一记”等小辑,记述了谢冕工作之余踏遍青山搜寻美食的经历和心得。

  1月3日,在九十寿辰之际,谢冕拟定这么一首诗,“一百年的青春/从北京书简开始/在新的崛起面前/看到共和国的星光/新诗的进步/文学的绿色革命/地火依然运行/新世纪的太阳托起/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不过是/流向远方的水/这里是我永远的校园”。

  诗歌的内容,融入了他不少作品的名称,比如《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这部谈美食的新作,放在他的著作系列里其实并不“违和”,看似烟火气,其实尽是人文味,依然述说着一代学人的视野、情趣、风范与胸怀。

  “这个人是一个发光体”

  《尚书》记载,秦穆公有言:“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这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体力不济,自己却精力充沛。陶渊明在《岁暮和张常侍》中公开表达质疑:“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谢冕说过,陶渊明以崭新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但是鲐背之年的他恐怕对陶渊明的这一质疑有所保留。

  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谢冕经常着正装、系领带;88岁之前洗冷水浴,坚持晨练;83岁步行登泰山,头顶一片雪,丝丝显精神,阔步朝前迈。新书首发式现场,他还是正装出席,戴着助听器,声音从哪里传来,就朝哪个方向倾耳听。

  88岁的夫人陈素琰发言时有点“卡壳”了,正在脑海里搜寻合适的词语,他朗声接过话头,给夫人“解围”。参会的都是“小字辈”,坐后排的发言时准备起身,他边招手示意边喊“坐下说”,到了自己致答谢辞时笔直站立,不含糊。得知好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书面发言中,对这部散文集有肯定的地方,也有批评意见,他要求“先说批评意见”,因为“大家的评价都太高了”。同事洪子诚主题发言时提及艾青的诗作《太阳》,他不禁脱口朗诵起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洪子诚说:“谢冕这个人是一个发光体。”

  “唯诗歌与美食不可错过”

  1980年5月7日,谢冕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在新的崛起面前》,为当时处在争论漩涡的朦胧诗公开“辩护”,行文温和、从容,却又观点鲜明、锋芒尽显,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文献。不少与会者都提及这篇文章的历史意义,“让我们在当时有了喜欢《致橡树》这些诗歌的理由”。

  谢冕对诗歌研究始终保持着旺盛热情、敏锐感知和深刻洞察,可谓“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也对美食情有独钟,并用心将“吃事”记录下来。

  “该咸不咸,不吃;该甜不甜,不吃;该油不油,不吃。”这是谢冕的美食箴言,他中意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他不求美食有多“高贵”,也不讲究“排场”,唯独在乎是否正宗、地道。有次到重庆,都是在宾馆就餐,“千篇一律,于心不甘,决定‘造反’。私下约了二三好友,找一家面馆,一碗重庆小面,三元钱,豪华一点,再加一碗‘豌炸’,也不过数元。大喜,大呼,这才算到了重庆!”他在《面条记丰》中写道。

  尝美食和做学问,在谢冕这里是相通的。尝美食,有心人想知道这个味道是怎么出来的,用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加工的,火候怎么样,“要几秒钟还是一分钟,要马上起锅还是一会儿再起锅,要大火还是小火”。而读一个作品,研究者也要读出一个味道来,要深究这个味道从哪里来,到底是什么“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道”。所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说,《觅食记》也是“一部特殊的诗学著作”。

  首发式的主题是“唯诗歌与美食不可错过”,其实对于美食,谢冕也曾遗憾地“错过”。他在贵州遵义吃过一次面条,味道至今念念不忘,当时是在夜摊上,又匆忙赶路,没有留意这碗面条是用什么做的,为此后悔不已,“实际上,写文章、做学问都一样,当时就要用心记下来,我很遗憾,走了那么多地方,吃了那么多面条,都没有好好地下这个本职的功夫”。

  “馋翁之意不尽在馋”

  谢冕在食物的味道之中寻觅诗意,也在记述美食之中体察为文的“味道”。《觅食记》呈现出来的语言景观,让作家曹文轩感到惊讶。他说,一个写作者到了一定年纪,语言表达会出现枯水期,甚至是断流。读这部作品,发现谢冕的语言能力“涛声依旧”。

  谢冕写馒头,“吃馒头不需要排场,陪同它的,一碟咸菜足够了。一个馒头、一碟盐疙瘩,再加上一碗玉米糁,此乃最佳的搭配”;写爆肚,“燕都小吃中最具京城霸气的,并非卤煮,当推爆肚。卤煮当然有‘不容讨论’的强势,但毕竟热腾中见柔婉,而爆肚气势非凡,一个‘爆’字响彻云霄”;写烧卖,“它的优雅犹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主体部分丰满,中间紧缩如细腰,上端皱褶处突然绽放,如含苞待放的鲜花,又如花团锦簇的头饰”……

  孙绍振称赞老友“难得九十年华,如此馋而为文,洋洋洒洒,几十万字。馋得虔诚,馋得博而精、土而洋,馋得一派天真”。

  孙绍振说,西方有理论认为饮食属于功利价值,无关审美。中国古典诗论家吴乔也认为,“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实用价值与饮酒相对。而谢冕做的是“翻案文章”,啖食超越饮酒,“贪吃”升华为审美。他曾经在“审美”“审丑”之外,提出“审智”这一学术范畴。而谢冕的这部散文集,让他不由得有了提出“审馋”概念的冲动,“馋翁之意不尽在馋,而在中华食文化之博大,精致世无伦比也,更在老骥凌风,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也”。

  好一个“馋翁之意不尽在馋”,谢冕就在美食之中寻找为人的“味道”,追求形而上的深意。

  “美食能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指点世道人心乃至格物致知的迷津。我们能从美食中学会多元、兼容、综合、互补、主次、先后、快慢、深浅、重叠,以及交叉的方方面面。美食可以是引导我们走向美的人生的一种方式。”谢冕说。

  收入《觅食记》中的不少文字,是他在疫情期间写就的。谢冕自称这些都是“闲文”。当下他心中的“正事”,就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人类恢复正常生活,“让我们所有人能尽快自由地呼吸、握手、拥抱、出行,天南海北走起来,酸甜苦辣尝起来”。

  他依然深藏着四处“觅食”的热情,他的内心依然有一团熊熊烈焰在燃烧。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4日 09版)

责任编辑:祁玉林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常德 鼓励 根据 美丽 全线 严禁 电影 行动 平台 指南 王勇 北京 冷链 政府 艺术 级别 浪漫 博览会 2025 志愿者 农家 启用 深度 升级 粮食 首家 人民币 物种 经济圈 返程 广东 开启 发展 作业 办学 壮大 圆满 年首 农业 2024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