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浙江余姚横坎头村:赓续“红色基因”

时间:2021-07-29人气:加载中...

  新华社宁波7月29日电 题:浙江余姚横坎头村:赓续“红色基因”

  新华社记者郑梦雨

  四明山脚下,梁弄大溪畔。浙江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白墙黛瓦的民居坐落在新建柏油路旁,还未见慕名而来的游客,便闻阵阵欢声笑语。

  “以前只有双休日客人多些,生意淡旺季分明,而现在游客多了,每天都很忙……”横坎头村“百丈农家”农家乐老板黄彭勋正忙着招呼前来用餐的游客。

  在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山多坡陡的横坎头村曾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心脏”。然而在和平年代,复杂的地理环境却成了桎梏村子发展的一大难题。2001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片空白。

  “红色基因,更是红色宝藏!”经过一番讨论,横坎头村党委决定立足本地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富矿,打造红色旅游产业。修缮革命旧址、发展特色种植、完善农家乐配套设施……一系列改革举措紧锣密鼓地在横坎头村奏响。

  彼时旧址还住着55户居民,让住惯了的村民搬离并非易事。党员陈茂正三父子等率先签下搬迁协议,还帮着村干部一起动员其他邻居住户。很快,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便完成了搬迁,并修葺一新。

  目前,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正由4A景区迈向5A景区,横坎头整个村正由3A景区向4A景区挺进。年均游客也从最初的2万人次,不断攀升至超百万人次。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建立,另一个难题又挡在村党委面前:红色景点有了,服务也要跟上,该发展什么特色农产品?

  横坎头村的土特产有“两宝”——笋干和笋干菜。它们对阳光要求极高,若遇上连绵阴雨,家家户户都不能自给自足,更不必谈外销了。

  “尽管农业专家一致认为我们村土壤适合种樱桃,但樱桃要三年才挂果,后续销路也不确定,村民无一响应。”原村委主任、老党员黄水夫回忆起最开始的艰难。

  “我先来!”首批70多亩地,全部由村党员干部带头种。头两年,大家心里没底。等到第三年,当满山樱桃果火红成海,采摘游客络绎不绝时,村民们的心终于放下了。

  村里因势利导,推出“种1棵补贴1元”政策吸引村民规模化种植。目前,该村樱桃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亩产值超万元。樱桃采摘季,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的脸上笑开了花。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回信在四明大地传开,不仅点燃了村里老一辈人的创业梦想,也拨动了在外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党员的心弦。

  2018年,在外开饭店的“90后”党员黄徐洁回村开办农家乐——“横坎头农家”,生意最好时一天接待了400多名客人。“店里一半的食材都来自村里,村民自产的大糕、笋干等农产品也通过我们外销。”能够带动村民致富,黄徐洁颇为自豪。

  近年来,横坎头村构建共建共享、联管联育、互补互促的红村党建联盟,推进乡村旅游综合体、村庄环境整治、红村风貌提升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联六包六”服务群众机制,引导乡贤理事会、红村互助发展联盟等群众自治组织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横坎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

  “精品旅游线路拉长后,游玩的地方多了,留下来的游客也多了,农家乐和民宿产业都能变现,还能带动土特产销量。”横坎头村党委相关负责人十分欣慰,“游客多了,讲解员都忙不过来,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参与采写:周信达、颜润)

责任编辑:孙诩

来源: 新华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50年 客运 利率 学区 经贸 接近 今夏 低保 备耕 水产 北京 500亿元 两强一增 专访 担保 总面积 中国特色 商户 艺术 300个 直击 一周 农民工 常年 外业 提升 博士 换新 游园会 复合 捐赠 研究会 高质量 2025 迈向 冠军 秩序 别样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