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2人气:加载中...
2024年11月10日,是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臧家庄镇东山庄村“德民窑”砂大碗出窑的日子。一大早,67岁的孙德民与65岁的妻子于秋兰,还有姑娘和姑爷开始忙乎起来。孙德民说,这是家人跟他出窑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
2015年正月,孙德民辞去公职,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东挪西借,投资3万元建起了一座4平方米的德民窑,他要制作“砂大碗” 。妻子于秋兰百般的不同意,认为是梦想,是浪费钱。一晃10年过去了,孙德民的砂大碗出名了,妻子于秋兰也渐渐回心转意了。
“今年装窑都是我们俩干的,没求其他人来帮忙。我得支持他。”于秋兰说。
说起孙德民,在山东省烟台市,那是相当有名的“砂大碗”——非遗技艺传承人。据孙德民说,370多年以前,有制作砂大碗手艺的祖先从云南来到胶东东山庄村定居下来,并发现了制作砂碗的金砂红泥,从此便在小山村生子传艺,到孙德民这一代已经是第17代传人。如今,孙德民从事烧制砂大碗这门手艺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他已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
“这一窑有8000余个大大小小的砂大碗,还有砂大碗衍生品。”孙德民欣慰地说。
据了解,“福山砂大碗”过去仅有3个传统品种,经过孙德民10年来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已经开发出以“德字号“”砂大碗为主,兼具锅、瓶、壶、盘、杯、碟、砚台、葫芦、缸、箸笼等十大系列,以及黄、灰、棕、黑、紫红5个色彩等160余个品种。其中,“德字号”砂大碗从2公分到30公分就有28个规格。
山东省级非遗项目“砂大碗”,它是用福山东山庄特有的金砂红泥烧制而成,表面粗糙,不上釉,黑红或橘红的颜色,摸上去有沙粒似的手感。以前砂大碗品种少且单一,虽然产品走俏,但劳动强度大,生产加工周期长,制作成本高,濒临失传。不过,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至今仍是许多市民念念不忘的儿时味道,若是用“德字号”砂大碗蒸出来,那就更是人间绝味了。
( 赵林艳 申吉忠 )
供稿单位:福山区德民窑陶艺坊
责任编辑:周润广
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