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时间:2023-09-17 21:48人气: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温志强、李永俊(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互联网发展大势与国内国际信息化发展大局相互激荡,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深刻认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时代命题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唯有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深刻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挑战,方能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方向,引领网络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一、深刻理解网络强国建设面临的时代挑战

  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系。信息化的发展引领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提升了政务服务能力与水平,但也应清楚地看到互联网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学懂用治网能力不足、数据传输易被攻破和泄露等突出问题。加快提升信息网络条件下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

  2.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事关总体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东升西降”是大格局、大趋势、大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破坏加剧,社会转型催生思想观念多样性,全媒体发展,政治和意识形态发展多样性,加速网络文化异化、意识形态领域“本领恐慌”、有害思潮干扰新时代主流思想、网络意识形态“作业场”青少年化等各类风险向网络空间传导趋势愈发凸显,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愈发严峻复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防风险保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基。

  3.网信领域已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重点领域

  当前,世界各国逐渐将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方向,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互联网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网信领域已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重点领域,网络间谍和网络攻击活动、网络恐怖主义等各类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数据安全等相关的新型风险不断涌现,网络空间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向互联网的延伸愈加凸显。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更好地释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巨大潜力,共同维护网络安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二、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网络强国建设方向

  1.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牢牢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把党管互联网落到实处,是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2.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网络强国建设必须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展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保护人民的价值目标。一方面,要牢牢坚持网信发展为人民,远程学习、网络购物、“掌上办”、“指尖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政务服务优化升级等,就是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依靠人民,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都离不开人民,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安全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强国建设必须牢牢置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之中,发展和安全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必须强化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将网络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不断提升网络强国建设。

  三、奋力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奋力推进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牢牢坚持技术要强、内容要强、基础要强、人才要强、国际话语要强。

  1.坚持驱动引领,加速推动网络领域核心技术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网络强国建设离不开对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握,离不开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建成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一要加速产业体系智能化转型。积极创造企业新的生产方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原始创新、创新孵化到产业化落地全周期,突破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产业智能化智慧化转型。二要强化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互联网技术开放合作,形成强大创新合力。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联动,进一步释放国家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高能级技术平台活力,加强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的研发,提升国家核心技术创新效能。三要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扎实推进创新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拓宽成果转化融资渠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网络领域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

  2.推进内容建设:丰富优质内容供给,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是人民的共同期待。一要夯实正向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宣传。深入开展网上重大主题的正向宣传,加强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的主题策划,加强媒体合作,增强网上议题设置能力。二要筑牢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广大群众创作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影视剧等文化产品,拓宽网络文化传播渠道,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三要加强网络内容的建设与管理。强化网络信息内容治理,加强网络新闻信息稿源管理,加强负面舆情信息的引导,优化网络谣言等虚假信息的引导与规范,发挥各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四要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提高全民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隐私保护,引导健康合理使用数字产品与服务,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注重强基固本:优化信息服务和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关键载体,是维护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一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梗阻”。持续推动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推进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布局,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数据价值潜能。二要持续优化信息化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优化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多场景智能应用,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优化民生体验。三要重视互联网法治建设。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强化网络执法,坚决惩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深化网络普法“五进”,全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4.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网络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唯有将网络建设人才充分地汇聚起来,才能切实建设网络强国。网信人才是网络强国建设的现实性依托,网信人才力量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网络舆情的应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从系统视角切入,加强网络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加强专业性网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网信领域人才培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联合高校、科研智库机构打造网信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加强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网络有害内容治理执法队伍、网络评论引导队伍等建设。二要健全网信领域专家库建设。加快组建由资深新闻记者、法律、危机管理、舆情、教育等领域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决策专家库,提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三是推进舆情学科和专业方向的建设。加强舆情学科设置的规划,加强中国特色舆情学科的建设,增设舆情研究专业或方向,加强舆情理论基础研究,优化课程体系。

  5.构建国际话语:注重话语构建与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处于不公正不稳定的状态,西方国家对网络空间规则和话语权的垄断阻碍了全球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一要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积极借用外媒、外嘴、外脑强化国际社交中的舆论引导力,在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充分发挥智库在对外传播舆论引导、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二要加强对外翻译,实现掌握话语权与对外传播同步推进。加强中国价值观念、制度模式、发展理念等的翻译宣介,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三要加强网信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国际合作,进一步围绕网络空间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积极推进合作共享,搭建互联网合作国际平台,积极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社会科学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