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深山,满山满眼翠绿中,一道彩瓷铺就的街坊路蜿蜒向前,两侧种满了高低相间的花。造型古朴的民宅高低错落着,仿若是隐于人世的一处桃花源。
这里是溪翁庄镇黑山寺村。村里的人工湿地里,来自市农林科学院的师生们正在取水采样,为水质做定期“体检”。小小的湿地,却能将村民的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用的还是板栗壳、蘑菇渣等农林废弃物。在科技小院的支撑下,黑山寺成了北京首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示范村。
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的家园故土。近年来,密云不断深挖生态“富矿”,持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加快建设产业设施兴、人才服务兴、文化文明兴、生态环境兴、组织机制兴的“五兴乡村”,“两山”理论转化在密云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实践。
满山绿色的黑山寺村。
庭院筑景,打造精品民宿。密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小院牵“红线”
距离市区80公里,黑山寺村位于密云水库下游,周围群山环绕,植被十分茂盛。“我们村不大,一共79户169人。林多地少,最早就是林果业为主。”黑山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炜说,2012年村里就有了“北京最美乡村”的称号,前些年经常有外国人特意跑来村里采风作画。
独特的山野风光,带动村里一座座精品民宿拔地而起。人气足了,产业盛了,但这个深山小村的污水处理、垃圾消纳、劳动力缺少等问题逐渐凸显。
改变,始自2019年。黑山寺科技小院正式挂牌北京市第024号科技小院,来自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所的研究员魏丹成了黑山寺村科技小院的负责人。
如何破题,是科技小院的头等大事。“我们决定从水入手,以控制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为切入口,重点解决当地农林废弃物处理、水土流失、生活污水超标排放等问题,探索水源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双赢。”魏丹说。
在学院牵线下,这一想法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支持。“如何实现农业向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转型,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黑山寺村的痛点,更是国内一些农村发展中的共性难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项目水专项办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帮助中国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商务部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合作开展了可持续发展项目,针对不同议题,在全国选取试点村,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经验。“密云黑山寺村是北京的第一个。”
高颜值背后的科技力量
村路旁,一处不起眼的芦苇荡正是处理村内生活污水的大功臣。这是由科技小院建立的人工湿地,每天能处理15吨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能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净化后的水,养鱼都没问题!现在村里浇花、浇菜、净街、种地,用的都是这里的水。”王炜说。
芦苇确实有净水的功效,但要处理如此规模的生活污水,仅靠一池芦苇如何能做到?魏丹笑着说,单单是植物净化可不够,重点是下面铺盖的特殊净水基质。“是板栗壳制作的再生基料,运用了生物电极等先进技术,大大强化了吸附性能,再搭配上菖蒲等多种净水植物,就能让污水变清水。”魏丹说。
在黑山寺村,林地面积占了80%,以板栗壳为主的农林废弃物产量巨大,年产能达万余公斤。如今,板栗壳不仅是净水基质,还能成为有机肥反哺大地。“我们自主研发的纳米模式发酵设备,能够将板栗壳、枯树枝、蘑菇渣、核桃油渣及餐余垃圾等制成有机肥。再结合自主研发的菌剂,发酵过程缩短为10至15天。”魏丹介绍,此外,这些农林废弃物还能制作花卉基质、中草药基质等,实现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仅如此,科技小院的专家们还在村里打造了5亩林下花园,在板栗树下播种了食用百合、桔梗、丹参、食用菌等作物,利用不同类型灌草生物的根系来防治水土流失,还能提高农林系统的氮磷养分利用率,消减农业面源污染。
美丽乡村激活发展动力
炎炎夏日,板栗林荫下的中草药花海成了村里独特的一景,采摘后还能成为民宿里可以品尝的特色药膳美食,既为民宿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新乐园,也为小山村带来了持续长久的经济收益。“现在全村68个院中,有26个在做精品民宿,每年户均收入能达到10万元。”王炜说。
不仅是黑山寺村,更多的密云乡村正在走上自己的振兴之路。冯家峪镇在陡峭崖壁上悬挂蜂箱,打造独特崖蜜自然人文景观,唤醒了深山里的小村庄;昔日的荒山种出千亩鲜花异草,巨各庄镇半山上的玫瑰情园,用“花经济”拉动了镇域旅游;主打低碳环保的生态马拉松,让赛道周边的乡村走红走俏……如今的密云大地,风景如画、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生态家底”越来越厚,富民路子越来越宽。
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推动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正是践行生态文明的最佳实践案例。未来,密云将持续打好“生态牌”,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努力打造“两山”样板区,让绿水青山更好地造福于民。
记者手记
为俯下身子的科技工作者点赞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科技小院一头牵着高等院校,一头连着田野乡村,让诞生于象牙塔、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在乡野大地落地生花。
在黑山寺村,科技小院负责人魏丹一头扎在村里,来自市农林科学院的学生们同样吃在乡村、住在乡村、学在乡村。科技小院的到来,让村里有了人工湿地、中草药花海、黑色食用菌大棚、特色素食药膳……昔日堆成山的板栗壳、枯树枝,变成了污水处理的大功臣、特色作物的种植养料。乡村颜值高了,一道道治污关卡截住了农村面源污染,让黑山寺村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本,提振了整个乡村的精气神。
作为科技工作者,需要一些“自讨苦吃”的精神。尤其是农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更要把身子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扎扎实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才更能彰显自身价值。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北京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科技小院为山村引来联合国项目
密云深山,满山满眼翠绿中,一道彩瓷铺就的街坊路蜿蜒向前,两侧种满了高低相间的花。造...(48436)人阅读时间:2023-07-19亮马河畔首批大型雕塑亮相,未来还有多
近日,亮马河畔首批大型雕塑亮相,主题为马球艺术。该组雕塑由6匹飞奔的骏马及御马者组成...(39669)人阅读时间:2023-07-192023明文化论坛·药王谷明代中医药文化节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7月15日,作为臻美大明 溢彩彰华2023明文化论坛的核心内容之一,2...(52106)人阅读时间:2023-07-16“上合小记者”北京行圆满结束 以独特视
中国日报网7月16日电 7月15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国新闻网、黑龙江省人...(56449)人阅读时间:2023-07-16金漆镶嵌民族漆艺文化大讲堂走进北京小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让非遗文化活起来,...(43578)人阅读时间: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