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教授)
文明的多样性是理解中外历史之关键
1969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十三集纪录片《文明》,向观众展示了人类文明,但展示的只是灿烂辉煌的西方文明,如卢瓦尔河城堡、佛罗伦萨的宫殿、凡尔赛宫、香榭丽舍大街等。编导的言外之意是很明显的:基督教文明之前的时代和东方都是不开化的。这显然是对人类历史的片面解释。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在其著名的《历史研究》中构建了一种文明形态史论,以文明为历史研究的单元,对世界多样文明同等地进行研究,探究世界文明演化的法则与规律。他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演化是多元的。他认为在6000年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有过许多种文明。文明的多样性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这一点得到了绝大多数学者的肯定。汤因比的多样文明论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1998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确认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文明,并把2001年定为“文明对话年”,提出要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把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到“人类共同的遗产”的高度来认识,认为这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这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决议,不仅反映了当前世界文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且表达了世界各族人民要求发展各自文明和保持自己文明的热切期盼,可以说,它为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交流的历史,证明历史的基础就是文明的多样性,离开这一点就无法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整体,就会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偏离文明多样性的历史观。因此,文明的多样性是理解中外历史之关键。
亨廷顿的这些判断是值得商榷的
1996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面对亚洲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亨廷顿不得不承认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但他给出的答案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和相融是困难的。那么,西方文明主要面对的冲击是哪种文明呢?他认为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
这些结论反映出亨廷顿内心的焦虑,他对待非西方文明的看法是文明对立论,尽管他也提出了一些文明协调的办法,但结论是极其糟糕的,那就是:文明冲突与战争。不可否认,随着“9·11事件”的发生,亨廷顿的许多预言得以在他以后的历史中被证实。但他所持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危险的是不同文明中的主要国家之间发生的核心国家战争,未来不稳定的主要根源和战争的可能性来自伊斯兰的复兴和东亚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兴起,这些判断是值得商榷的。
文明互鉴观构成了“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中华文明将如何与西方文明以及其他文明和谐相处?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文明互鉴”的新文明观。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他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和文明发展的规律,及文明在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人类文明的交流的确充斥着暴力、战争、征服等激烈的碰撞,但同时,人类历史上也存在着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互鉴与文明和谐的思想,有力地反驳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文明冲突论”者的观点,明确指出“文明冲突”完全可以避免,并提出解决文明差异的具体办法,说明了文明差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同的文明发生于不同的土壤,由于生长的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这就指明了,任何文明都是具有特殊性的文明,从来没有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文明形态,人类共同认知的文明特点和形态只存在于不同的特殊文明形态之中。无论哪一种文明,它最根本的价值都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特殊的,在于它发展的历史和成果是独特的,在于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主席的“文明互鉴观”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之道,他说:“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历史,说明人类文明是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发展的。杀戮、战争是人类文明不成熟状态的表现。历史证明,中华文明正是在学习佛教文明后,自己的文学和哲学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因在明清之际学习和接受了来自欧洲的西洋文明,中华文明的天文历算才有了根本性的变革,欧洲人文主义传入中国,和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同样,在这段时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传入欧洲,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启蒙运动。孔子的哲学成为莱布尼茨、伏尔泰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中华文明的制度性管理经验引起了欧洲的关注,并产生了影响。芝加哥大学教授顾立雅指出:在法国和英国,人们认为,在儒学的推动之下,中国早就彻底废除了世袭贵族政治,所以,他们用这个武器攻击这两个国家的世袭贵族。在欧洲,对于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思想的发展,孔子哲学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运动,孔子哲学又间接影响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互鉴观”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总结,是对“文明冲突论”的直接回应,是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明相处的基本原则。这一崭新的文明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当代运用,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完全不同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表达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型文明国家的东方智慧。“文明互鉴观”是一个崭新的文明观,它构成了“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这个时代的灯塔。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北京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文明互鉴:一种崭新的文明观
作者: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教授) 文明的多样性是理解中外历史...(28364)人阅读时间:2023-03-0619个医药健康项目落地昌平生命谷
3月3日,19个医药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在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成功签约。这次签约,既有世界...(17229)人阅读时间:2023-03-04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作者: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36726)人阅读时间:2023-02-28胸部CT有没有必要做?
经常有患者询问:胸片能发现肺癌吗?常规体检需要做胸部CT吗?体检做胸部CT的辐射剂量大吗...(21992)人阅读时间:2023-02-19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做优做强乡村产业
作者:刘璐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590)人阅读时间: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