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如何缓解公众的心理焦虑? 专家:不必有“新冠恐慌”

时间:2022-12-10 14:42人气:来源: 京报网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众的心理压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因害怕感染而不敢出门、不想出门,怎么应对?如何开展心理调适?昨天,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给出建议,不必有“新冠恐慌”。未知的结果是导致焦虑产生的根本,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些市民因居家生活产生焦虑。还有人担心“外出后到处都是病毒”,不敢走出家门,也不愿开展社交活动。对此,杨甫德表示,绝大多数类似情绪、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缓解。

“我们首先要明白,居家是一个短期的、突发的应激事件,不太可能是长期的。”杨甫德说,在明确这一认知后,就要为短期的居家做好设计和安排,注意规律作息、平衡饮食,保证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提升身体免疫力,并保持人际沟通。这一过程,是对注意力的再分配、再调整,有助于调节自身情绪。

“因害怕而一味地躲在家中不出门,实际上是一种回避。”杨甫德表示,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科学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

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杨甫德说,通常人们会经历警觉反应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4个阶段。警觉反应期往往只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随后便进入消极防御期,少数人可能出现焦虑、失眠等压抑的情绪反应。通常来说,通过自我调适能在72小时内走出这一阶段。随后进入现实适应期,能够安心居家,正常生活。最终在恢复成长期,将能更加理性地对待疫情防控。

杨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有近40名专业的心理卫生健康工作者,“7×24”小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近期,他们每天接听100多通咨询电话,平均每次通话时长在40至60分钟。“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京报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