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线上校长论坛|278期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学困生转化

时间:2023-02-15 16:06人气:来源: 强国号教育家杂志

教育学家魏书生曾说过:“差生决定成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几乎每个班里都存在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工作,更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

那么,学校应当如何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次论坛邀请校长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主持人: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校长 甘甜

议题一:学困生的成因有哪些,学校如何加以预防?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西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聂慎行

当今社会,学习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学困生”的出现是教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现象,转化“学困生”是课堂教学及课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结合我们学校的现状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学困生”的成因和本校的具体做法。

第一家长方面原因。

家庭的原因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学生,也有一部分家长工作繁忙,没有空余时间,还有的则是因为家庭离异,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甚至托管。这些都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针对这些“学困生”,我们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培养他们长远的学习动机,并为他们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心理上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其次必须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和父母讲清楚,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庭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相互沟通交流信息,家庭学校互相配合共同转化“学困生”。

第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现在有部分年轻的老师缺乏系统正规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部分老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课堂设计单调,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和求异思维的的训练。而且现在大部分教师课业负担过重,任课多,没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辅导,对成绩差的学生也缺乏耐心。

针对这种原因,学校首先是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培训,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以及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加强教师学习能力、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倡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点燃每一位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最后,要求教师采取情感倾斜,走近“学困生”的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从建立情感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与他们建立起一个友好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把老师当朋友,并爱上这个老师的课程。

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困生”一般是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对学习知识感到乏味,没有学习兴趣,时间久了,破罐子破摔,恶性循环。对于这类“学困生”,我们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减低学习难度,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期望,不要一概而论。对于“学困生”适当的控制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引繁,由易到难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指明“学困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或上台做题时,尽量让“学困生”做相对简单的题,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有的“学困生”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方法不当。这一类“学困生”在数学学科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往往只会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但对需要运用一定知识进行分析的应用题就难以正确解答。

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这样也解决了上面提到的教师工作重没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和辅导的问题。这时教师可组织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学困生”,也可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一名“学困生”。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把所学知识的基础内容由他们再给“学困生”讲一遍,这样可以针对“学困生”没有理解的部分进行二次强化记忆,然后教师再为“学困生”布置一两道与当天内容相关的但是比较简单的题目给“学困生”解答,帮助他们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解、掌握、运用。长期下来,不仅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也会不断加强,对于知识系统化也存在一定的好处,这样他们的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学困生”的问题时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形成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到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得法,不断地钻研探索,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可能给“学困生”以关爱,给予他们热切的期望和具体的帮助。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相信我们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给点阳光,才会有彩虹,他们的明天一样会灿烂辉煌。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第五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姜新华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学习有障碍是正常的,但是这类学生的比例并不多,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这些孩子生存能力的提升;第二种是智力没有问题的孩子,主要是不想学或者不会学,这一类孩子所占比例较大,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就是这类孩子。下面将围绕学困生的成因和学校预防策略两方面进行分享。

第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的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不愿学”。

孩子不愿意学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而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有如下几个:

缺乏学习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需要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有的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好,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层次的需要没有被激发出来。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造成孩子学习上缺乏动力。另外,由于现在家庭不和睦,或者父母离异的情况增多,孩子暴躁、焦虑、抑郁,再加上“读书无用”等思想的侵袭,导致很多孩子的学习没有动力。

缺乏学习的氛围。在如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随时都能接触海量的信息。有些家长回到家玩游戏、刷视频的行为以及功利、浮躁的思想没有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孩子们过早进入了碎片化阅读和“短视频阅读”状态。这不利于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再加上三年的疫情,每名学生都配备了专门的手机,这帮助了学生进行网上学习,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沉迷手机的便利,使学生无法专注于学习。

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僵化、死板,与生活脱节,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一部分家长则陷入教育的焦虑之中,给孩子报各种班,孩子们每天在高压之下痛苦的煎熬着,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的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不会学”。

导致孩子不会学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抛开先天的智力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思维发展受挫。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采取刷题、磨时间、死记硬背等逼迫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在发展关键期没有建立总结、概括、归纳、推理、联想、比较等高阶思维。

学习习惯不好。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以前是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一些家长却因为溺爱或者大意而忽视了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马虎、拖拉、不会反思总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欠缺。观察那些所谓学霸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重视预习、会记笔记、善于总结错题、能够建立知识结构等。但是一些孩子因为不会反思总结,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训练,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出现了虽然学习也刻苦,却总是不见成效的现象。

第二,学校学困生预防策略有哪些

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强化引导,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如学校经常普及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道德等教育,想办法帮助学生了解不良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危害,培养其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其免疫能力。再比如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社区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的志愿者活动,协助他们融于社区,提高社会责任感。

家校携手,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课堂、亲子互动等协助父母把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指导父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楷模,倾听孩子的心声,陪伴孩子成长,用爱心、耐心、恒心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平时要做好和父母的联系,按时向父母报告孩子平时在校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孩子优秀的一面,让孩子感到他的成长老师和家长看得见,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爱浇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课程,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组织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运动会、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研学旅行等等,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新奇感,更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优点,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着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殷切的期盼,从而增强起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不找先天因素,不找客观原因,只将学业上任何一点进步都归结为自身的努力,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还要开展进阶式的激励、团队式的评价。教师要基于学生个体对其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多看孩子的进步,不与他人比,只与自己比,比进步比提升。这样的激励和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取得持续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满怀信心、充满希望。

激发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施目标激励,增强学习毅力。教师应指导孩子确定目标、作好规划、专心学习、勤于思考、严以律己。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和能力,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精心设计趣味性问题,引导孩子在不断克服困难中磨练毅力。

构建自主课堂,学会合作学习。教师应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课前老师对课本中碎片化的知识点与问题进行梳理,从学习者的角度入手,利用课堂内外资料,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做有准备的学习,从而实现课堂上能与老师、同学同频共振,提升学习效率。课中以学情为起点,以目标为落脚点,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有效合作的课堂、和谐宽容的课堂、精准高效的课堂,学生在自主、思辨、展示、反思的课堂中体验收获的愉悦、享受被尊重的感觉,提升自学的能力。课后引导学生养成梳理、反思的习惯,及时建构知识、方法和能力体系。

加强学法指导,提升学习潜力。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从引导学生学会怎样预习、如何阅读、怎样听讲、怎么做好笔记、如何复习、如何审题等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技能培训,如示范、陪读、规范答题、准确记忆等,而这些培训都必须由教师或同伴手把手地教,并且一定要坚持,如此学习者才可以掌握学习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学困生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我们除了要对学困生进行科学分类,精准分析,有效转化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预防学困生的产生。为此,我们要创设积极、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教给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在付出中体验成功,让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善学博学乐学,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终生追求!

议题二: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有哪些特色做法?

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十小学校长 李鹏程

通常所说的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工作24年的老兵,我对学困生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别样的认知。下面将围绕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分享我校的一些做法。

第一统一思想,科学引领

统一思想。认识一致才能思想统一,面对学困生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希望早日攻克学习壁垒,但如何教育与转化,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看法不一。所以,急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学困生学习障碍在当下、将来的严重后果,同时达成解决问题的一致共识,方可同向而行、合力推进。

需要谁和谁达成共识呢?我认为以下6个共识必不可少。分别是:家校共识、学校与教师共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识、教师与家长共识、家长与学生共识、教师与学生共识。

科学引领。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不能唯经验论,要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发展等诸多科学理论基础上进行。

课题引领。问题即课题,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是我们教育者的终生课题。为了将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好,我们以课题引领的方式来促进。为了确保该课题高质量研究,我们以课题“招标”的方式吸引、激发教师主动报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前我们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类,并确立主要研究人员:如学习意愿不强、意志力不够坚定的学困生研究,由班主任、思政教师、心理教师为主体组建研究团队;学科学习障碍导致的学困生研究,则由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组建研究团队;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佳学困生研究,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为主体组建研究团队等。

该课题研究永远在路上,年年研究、年年补充、常研常新,老中青教师代代相传,成为了榆林高新区第十小学学困生教育与转化的“秘密法宝”。

第二,关系构建,解困生

维果茨基在建构主义中提出:人际维度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那么,创建哪些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助力学困生健康成长呢?

“众生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公平公正面对每一个学生,并且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公平公正甚至关爱有加。其次也要“不平等”,备课、作业布置、考试检测、评价等都需要围绕学困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让学困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获得感。

和谐温馨的亲子关系。首先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动辄发火;其次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同时做一个爱学习的好榜样;第三做好孩子的陪伴,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庭永远是其温馨的港湾。

友爱互助的同伴关系。教师要时刻创设一种同学之间不歧视、互关爱、互帮助的同伴关系,让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美德,实现“生教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自爱自律的独处关系。通过家校携手,关注、帮助学生在独处时养成自我控制、自我呵护的独学模式,让“慎独”成为其一生的良好品格。

第三,靶向治疗,精准转化。

分类归因,一生一策。开展同类学困生教育转化课题研究,最终形成指导意见。但鉴于学生差异性的特点,需要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一生一策略的解决方案。

理念引领,科学施策。榆林高新区第十小学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牢牢把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宗旨,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育新生活、新时代的主人”为育人目标,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活中得以践行、深华,让教育与生活水乳交融、共生共长。新生活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困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例如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可通过感官实践的生活教育方式助力其迅速脱困。

目标导向,多元评价。仅仅围绕学困生及早脱困这一目标,进一步丰富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如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围绕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检测等方面深入研究践行,以“每天进步一点点”为评价导向。此外,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意志、学习微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丰富评价内容。

第四,定期跟踪,长治久安。

学困生的学困态势不全是一个二次抛物线,也可能是三次、四次抛物线,甚至是N次抛物线,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过程,所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很难一次性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定期跟踪、长期应对,方能将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持续做好,从而培养其终生学习且终生学而不困的能力。

甘肃省镇原县兴华初级中学书记校长 路雄

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身体原因、家庭原因(单亲,孤儿)等等。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现就我校的做法和大家进行分享。

第一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助推了学困生的转化。

为了防止初中阶段学生的两极分化和学困生的快速形成,我校在“优教庆阳”的推动下,从管、教、研、学、评五个环节下功夫,即: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学习方式、评价反馈都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班主任全面掌控,科任教师因生而教。同时为了让学生的文化课能全面发展,我校结合"优教庆阳″工程,研发并实施了镇原县兴华初级中学“13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升了课堂教学,减少了学困生的产生,该模式被评为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主要体现在班级学生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三类,“3”即:A:学优生,B:临界生,C:学困生。“1”和“6”都是为“3”服务的。“1”是课前分层测试每一类学生的至少一个知识点(上节课或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6”是教师的6步助教案,其成功的关键在老师6步助教案的分层备写(一课时教案至少花费3个小时),即: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测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收获。

第二实施"优秀学生+"工程,助推了学困生快速转化和成长。

在镇原县教育局“四优+”工程的推动下,我校迅速启动了适合校情的“三优+”工程,其中“优秀学生+”工程就是学优生对学困生的一对一帮扶。具体由本班科任教师实施,班主任管理,教导处监督,每班每个学科建立学困生帮扶档案,每个学科老师自行排座位。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质量自评的办法,检验学困生的转化程度,这样不会让每一个学困生掉队。因为学生之间容易沟通,相处时间多,从最简单的题目着手,进行双基训练,举一反三,培养运算能力,学习方法,增进感情,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当然,每班每个学科老师都参与了三类学生的帮扶活动,致使整个班级班风正,学习浓,兵教兵帮扶是学困生转化的一大法宝。

第三师生帮扶工程的实施,大面积提升了非智力因素导致的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和成长。

在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离异导致的单亲也不少,还有残疾儿童(心理和身体)以及网络成瘾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智力好,因为一次挫折或心理造成影阴或创伤,导致文化课快速下滑,甚至一个月就成为学困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师生帮扶措施,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安排部署有责任心,有耐心,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进行帮扶,主要是从心理上、生理上、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前途、挫折教育、成功教育进行潜移默化,感染学生,这类学生智力因素较好,一旦和帮扶老师成了知心朋友,会快速转化,而且会更优秀。

第四,家校互访工程助推了学困生的快速转化。

有一类学生,不善于和师生交流,独来独往,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念头,他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孤儿、单亲、或者身体、心理残疾。当转化出现困难的时候,学校就启动家校互访工程。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通过互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在家的交往圈子,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周末两天的时间安排,兴趣爱好,交流学生的闪光点,然后老师对这类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说服教育、爱心教育,安排个性较好的学优生和他们交朋友,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团结精神,让他们很快融入班集体,在校受到师生的关爱和尊重,慢慢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但这类学生容易反复,必须时时检查,天天关注。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师生双赢的教学法宝,但转化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相信,你给学困生一缕阳光,学困生很可能会还你一个太阳。虽然不可能将他们都变为学优生,但提高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是必然能做到的。

议题三:学校如何建立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学困生的转化?

福建省三明市第三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 胡川华

学困生转化如同解决疑难杂症,特别是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解决这个问题变得难上加难,面对难题只有通过家校联系,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近年来,我们学校重视“家校协同发展”这一工作,目的在于探索重建教师、学生、家长三者新的关系模式。这三者之间处于平等的三角伙伴关系,强调在各项家校活动中三者协同发展,形成正向激励,榜样示范,共同成长。通这样的策略对学困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接下来,就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本校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关心学困生,要从校长做起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牢记教育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以“让每一个生命起舞,绽放耀眼光彩”作为办学理念,提倡全人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匠心治教,建一所有温度地校园”,营造家园的温暖、乐园般的幸福。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生命共同体,追寻存在感、幸福感、成就感,实现共同体生命价值超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呈现人文关怀,师生传递善美,这样学困生就会觉得待在学校有乐趣,慢慢地转化为学优生。总而言之,要让孩子就在学校,学校就要有吸引他们的活动,爱他们的人,关心他们的校长。

此外,教师考核方式由个体到团队,由结果到过程。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的跟踪指导。提升教师认知水平,改变考核方式,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成效。

第二“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建立“家校协同发展”的新型关系模式

匠心治教,让教师成为传递爱的使者。树立成功教师的理念,除了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精良的教育教学技术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稳定而乐观的情绪、坚定不移的意念、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广泛而健康的兴趣。作为学校要引导教师确立“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志存高远”的优良师风,以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

积极开展“匠心治教”、“国学领读师”等活动,促进教师完善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传递爱的使者。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五育融合,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育人环境,结合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三中之声”线上朗读特色栏目。学校不断挖掘学生发展潜能的内在动力,通过学校多样化活动,以点带面,形成“全面传帮带”朋辈互助成长模式,携手成长;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自尊感等,培养其坚持、敢于战胜困难等良好意志品质,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

担当责任,让家长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相关制度,发展本班家长之间的联系网络,强化相互沟通与互助;开展多样性以家长为榜样教育的主题活动,树立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由学生寻找父母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的积极影响;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组织参加三元区好家风好家教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豁达开朗的性格,营造温馨家庭气氛,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家长共读、家长沙龙、家长讲坛、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家长学校活动,引导家长转变角色,在关注孩子的同时重视自我成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在事业、家庭、自我中寻求平衡点,提升幸福感。

第三,依托改革,探索学困生转变新路径

学校坚持建设有温度的校园,形成以“领导班子—政教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年段长、班主任—班级心理联络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制度并纳入班级考核,全面辐射,强化培训,层层落实,充分掌握学困生学生心理动态,及时疏导心理问题,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成立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探索如何在课程中对学困生的帮扶教育,培养学困生良好品行和学习习惯养成。学校依托政教处、团队、班主任、班级心理联络员精心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师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主题班会课、家庭成长教育讲座等。

学困生转化工作任重道远,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未来。用情培育、用心守护,静待花开。让我们携手精心呵护,带领学困生早日走出迷茫,迈向人生更高峰。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实验小学工会主席 刘红丽

我是来自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的一名教师.我是2000年8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从教至今有20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和2年的县城学校教学工作经历。下面围绕“如何建立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不断推进学困生的转化”这个主题分享本校的经验。

第一家庭和学校在推进学困生转化中分别存在的问题、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在推进学困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弱势群体的家庭。二是由于不懂得家庭教育的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经常出现“一喊、二骂、三打”的现象,造成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等结果。三是对子女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自私。

家庭教育在推进学困生转化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做好自己的样子,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二是学会倾听,强化情感联结。三是教育孩子要爱身边的人,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学校教育在推进学困生转化中存在的误区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老师认识存在偏差,以点概面,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大部分是看学习成绩,建议多元化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被重视起来。二是严多爱少或者抑多扬少,认为严格要求学生,把他们看紧些就可以杜绝学困生。

学校教育在推进学困生转化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议多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做错事背后的原因,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知人善用,一视同仁。二是教师做学生人生理想的航标的人,面对学困生教师更要有足够的智慧、耐心和爱心,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三是多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补充文化知识,促进自身修养的提升。

第三建立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学困生成为具有社会劳动能力的独立个人。

开好家长会,搭建起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通道,建立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坚持一个理念: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家长和我们是战友,是合作伙伴。学生通过家校合力教育终将成为:对父母有孝心,敬爱老师,对社会有爱心,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在活动中提升和促进家校教育大结合。比如开展学生的理想教育,使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借助西咸新区研究院和互联网原创内容平台“贞观”开展的黄河边的课堂,给学校、学生、家长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为孩子点燃了梦想火炬。教育家在学校给家长现场解答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解决,使家长的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关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当家庭教育缺失的时候,我们学校就要想办法补上。本校与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联合开展的“儿童之家”送教进家活动。渭南师范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了解了学校一些特殊学生的家庭及学习情况后,有目标地和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及知识教授活动。

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我所理解的教育是一种情怀,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成就学生的阶梯。一个让家长和学生记忆一辈子的学校,不一定是学校硬件设施特别好的,但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定是被认同的。家长们愿意把孩子交给学校,愿意让孩子成为老师、校长这样的人。

我们一定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朵终将绽放的鲜花,不管最后成为牡丹、芍药或者其它的名花,亦或是路边不知名的野花,都会显露出他们美丽的色彩,让我们以欣赏的目光,静待花开。

策划:王晓宇 曹春梅

编辑:朱强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强国号教育家杂志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