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了2022年和2023年的创建目标。到2023年底,成都各创建目标取得全方位、深层次、整体性成效,实现从“文明高地”迈向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峰”。《行动方案》提出,成都要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文明素养培塑行动、幸福成都提质行动、城市治理提升行动、天府文化浸润行动、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六大行动。
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 不断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和实践阵地
《行动方案》中提出,思想政治引领行动。深化科学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定期举办市级领导干部和局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充分运用“学习强国”“蓉城先锋·党员e家”等学习平台,不断创新“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活动,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七进”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做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党忠诚教育,深化“四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保护、利用好成都红色资源,加快出台成都市红色资源传承发展和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强化核心价值引领。持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点位,不断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和实践阵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高校、媒体、互联网等阵地建设和管理,抓好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扩大“理响成都”“荣耀青年”宣讲品牌影响,打造更多“一街百站”学习教育新场景。
实施文明素养培塑行动 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选树先进榜样,力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任务数量取得更大突破,建立更具仪式感的典型榜样发布机制。
推动文明细胞倍增。制定县级文明城市联合培育计划,力争2023年所有县(市)全部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全市50%的村镇、65%以上的机关单位跻身市级及以上文明先进行列,全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参与率达到100%。
夯实文明实践基础。建强“文明兴蓉”平台,协同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邻里中心等一体化建设。拓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文明行为+”行动,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百万市民学礼仪”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观赛、文明上网、文明养犬和光盘行动。
擦亮“诚信成都”品牌,持续巩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持续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坚决遏制餐饮浪费行为。
在志愿服务方面,升级打造“文明里”公园,建强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之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阵地,力争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00万、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5万支、公共场所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
实施幸福成都提质行动 加快推进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加快推进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打造网格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构建全龄友好社会,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促进“三孩”生育政策,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健全妇女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关爱工作。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
打造高品质社区,增加社区问题设施、绿地、口袋公园、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引导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探索发展完整社区和智慧社区。支持社区发展养老助餐场所、课后延时服务等生活类服务。
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建设以“锦城绿环”和“锦江绿轴”为主体的城市绿道体系;持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环城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全面呈现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实施城市治理提升行动 构建文明典范城市智慧化指挥运行体系
加强“智慧蓉城”建设与创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文明典范城市智慧化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做强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城市数据大脑”。建好“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推动智慧防疫、环保交通等应用场景扩容提能。
聚焦超大城市治理需要,加快出台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快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建成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反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专项打击行动,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持续推进“三张清单”化解攻坚,努力实现矛盾在治理末梢化解。加快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推动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地灾防汛等重点领域治本攻坚。
实施天府文化浸润行动 培育塑造城市文化品牌
科学诠释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生态文化等资源,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等的保护利用,提升村落古镇、川西林盘等文化精华保护水平,深度挖掘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加大对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核心区的科学保护力度,建成宝墩、邛窑、东华门等考古遗址公园。
培育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天府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保护传承川菜、川茶、川酒等“老字号”文化和技艺,加快建设国际美食之都。打造城市音乐坊、东郊记忆等音乐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国际音乐之都。
加强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以友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等活动为载体,精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和城市形象推广,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活动。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文化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建强成都国际化传播体系。
实施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倍增行动,建成天府文化公园、川大博物馆群等文化地标,高水平运营城市音乐厅、天府艺术公园等文体设施,持续增加博物馆、书店、剧场、体育馆、美术空间数量,加强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设,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实施功能品质提升行动 深入实施“六大攻坚行动”
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统筹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将城市自然禀赋和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景观亮化,寓建筑于公园场景,塑造天际线和观山观水景观视域廊道。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业态育新、形态塑新、品质焕新。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农(集)贸市场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六大攻坚行动”。大力整治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问题,加强对交通场站以及高速、国道、省道出入口的整治力度。开展卫生大扫除专项行动,深入推动“公厕革命”,集中攻坚农贸市场、老旧社区等重点区域。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岷江、沱江、锦江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打好净土保卫战,着力解决好噪声、油烟、扬尘、光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持续开展区域联合整治,重点查处运渣车带泥上路、违规超载等问题。加强电瓶车违规搭人、不戴头盔、乱搭伞棚等不文明行为整治力度。探索推出地铁口与楼宇群“点对点”小巴接驳。开展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轨道+公交+慢行”融合发展与高效衔接,加快建设公交都市;加强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实施中心城区拥堵节点改造工程。 (冯振)
供稿单位:成都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