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科院举办“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2)

时间:2021-08-24 09:34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此后,中国科学家先后完成水稻基因组框架图的测定,小麦A基因组研究,并对熊猫、家猪、家鸡、家蚕等动物基因组进行测序,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基因组技术的引进,对转录组、基因表达调控等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医学方面,对药物的筛选、肿瘤基因组的研究等,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中科院院士康乐介绍。

迄今为止,DNA测序技术已经历4次历史性飞跃,带动了生物大数据的发展。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所长薛勇彪研究员介绍,近年来,北京基因组所致力于解决我国生物信息大量依赖国外的“数据孤岛”问题,推进我国生物数据资源的整合、集中存储、安全管理和开放共享。

“在理论和技术上,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实验,而是采用‘组学+数据+信息/计算’的研究范式。数据量迅速增加,奠定了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发展出以转化医学为代表的精准医学的体系。通过引入工程学体系发展起来的合成生物学,带来‘建物致知’的研究理念。”中科院院士、时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以生产人参皂苷为例,若采用从植物中提取的方法,人参需要5-6年的生长期,提取时,总皂苷组分复杂,导致单个皂苷的纯化难度大、生产成本高。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周期大大缩短、成本更低、可规模化生产,且纯度可达99.9%。

那么,是不是生物学的全部面貌就此改变?时任中科院遗传所副所长朱立煌研究员的答案是:并非如此。“如今,生物学研究分成两种路径,一是对基因组序列的研究,一种传统实验生理的研究。目前,我们拥有的表型组仍比较简单,如果不能把两种研究路径结合起来,那么解锁基因序列的全部功能仍然十分困难。”

以包容、支持的态度推动基础研究

1992年,中科院院士吴旻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了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课题建议书,提出启动“我国人类基因组”项目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1994年,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CHGP)在谈家桢、吴旻、强伯勤、陈竺、沈岩、杨焕明等科学家倡导下启动。

1997年7月,中科院院士谈家祯上书中央,呼吁保护我国遗传资源,建议加快我国人类基因组研究进度。

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回忆道:“最初的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正是有了这个开始,才有今后的延续,为一批海外学成人员归国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平台。”

“参与和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远见、勇气、能力和为科学进步的奉献精神。” 陈受宜用“不负初心,不负时代”来形容。

会议中,王贵海提及中国对世界生命科学两大重要贡献——合成胰岛素与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PRMA),“我们有很多基础研究命题,乍一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科学家们努力探索,最后还是成功了。”王贵海认为,科学家要有勇于探索、创新、奉献的精神,把基础研究扎扎实实做好。此外,政府、管理者对待基础研究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只有当管理部门秉持积极、支持、宽容的态度,优秀的科学家才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对于科学家们如何协同完成科研命题,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总结为“4个C”,即“cooperation”(合作)、 “competition”(竞争)、“communication”(交流)、“coordination”(协作)。赵国屏指出,在如今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不能仅以学科为导向,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在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寻求创新突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