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科院举办“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项目’完成”座谈会

时间:2021-08-24 09:34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20年前,我国科学家参与并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任务。“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使中国平等分享该计划所建立的所有技术、资源和数据,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完成大型基因组分析的国家。”中科院院士杨焕明说。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对我国农业尤其是种业的影响深远。

近日,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2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华大基因联合举办纪念国际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和‘1%目’完成”座谈会。当年的参与者们汇聚一堂,回顾往昔,展望生命科学未来发展,号召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做出新的贡献。

基因组学的“中国”印记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我国参与其中意义重大,不仅彰显了中国科学家为人类科学事业所作的卓越贡献,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贺信中如此评价。

1990年10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首先启动,进而英、日、法、德相继参与,组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其核心内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中国要参与吗?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是重重困难。时任中科院遗传所所长陈受宜研究员回忆:“一开始,我们既无人才、无设备、无经费,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研究的场地。我们‘逐一击破’,首先解决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问题。”

1997年11月,在湖南张家界举行的中国遗传学组青年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杨焕明、于军、汪建、贺福初、贺林、余龙、夏家辉等青年科学家就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

随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北方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在此基础上,1998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成立。“有志于此的人才汇聚一堂,解决了当时大规模基因组研究人才匮乏的窘境。”陈受宜说。

1999年7月7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公布了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申请,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布,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美、英、日、法、德之外,第六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参与国家,也是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人类基因组包含近2万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中国负责测定和分析3号染色体短臂上从端粒到标记D3S3610间大约30厘摩尔(相当于3千万个核苷酸)的区域,占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因而被称为“1%目”。

开展项目需要集聚大量的资金、人力,1999年9月9日,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模式,突破了原有科研体制的限制。

项目刚落地时,缺乏科研经费。一大批科学家积极奔走,国家各类项目先后支持5000多万元。项目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都纷纷捐出自己的工资、积蓄来支援。

没有仪器,就借来14台测序仪和试剂;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提供了免费的楼房;没有桌子,就在用包装箱搭起来的“桌子”上做实验。由于测序仪数量较少,研究人员只好没日没夜地“蹲守”在仪器边,在工作的间隙休息一会儿。

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研究团队完成了测序任务。

2001年8月26日,“1%项目”的基因序列图谱顺利完成,相比国际同行,提前两年高质量完成任务。2003年4月25日,美、英、德、日、法、中六国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完成。

生命科学从此进入基因组阶段

历时13年、耗资近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催生了更多规模化人类基因测序计划,如国际HapMap计划、ENCODE计划、Proteome计划等等。基因测序技术还在生物的基因组图谱绘制、环境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转录水平动态响应及其调控机制,疾病相关基因的确定和诊断、考古学(古代DNA)、物种演化过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带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兴起的同时,一批新兴技术和生物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类基因组草图发布,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新的阶段。科学家在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理念的指引下,从以往单一基因功能的识别,发展到对多基因协同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参与这一计划,我国的生命科学和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进入‘基因组’时代。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子设计育种、个性化药物等重大科技成果,都离不开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学术思想。”时任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王贵海研究员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