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重庆万州“持续育训助农增收模式出海”入选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

时间:2024-12-06 10:01人气:加载中...来源: 中国农网

近日,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在京揭晓,在105个获奖案例中,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联合选送的“田间学校迭代升级田间学院,持续育训助农增收,中国和斯里兰卡农业职业教育合作实践案例”榜上有名。

仲冬时节,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的金秋砂糖桔果园进入了成熟采摘期,果园业主郦小燕的百果欣农民田间学校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5名来自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的斯里兰卡留学生,在郦小燕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果园管护知识,体验采果、运输、包装和网络销售的流程和技巧。

“我今天学到了很多,这个果园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很先进。”短暂的田间学习,让斯里兰卡留学生杨鸣印象深刻,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要把学到的东西带回他的国家。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郦小燕曾是万州农广校的学员。2017年她投资建设了这个占地1000亩的砂糖桔果园,带动30多名村民在果园务工。在万州区农广校的指导下,她又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向附近果农传授柑橘管护知识,帮助果农增收致富。

郦小燕告诉记者,百果欣农民田间学校每年举办柑橘培训班6次,脆李培训班3次,全年培训人员200人次以上。

“我们在田间学校的学习,收获很多。”溪口乡玉竹村五组村民江诗龙说,“学习回去后承包了10多亩土地,都是栽植的柑橘,年收入达到了10多万元。”

将教室设在农田边,将现场学习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田间学校充满乡土气息的孵化教学模式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联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将“田间学校”迭代升级“田间学院”,持续育训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同斯里兰卡社会赋能与乡村振兴国务部、高校企业,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田间学院”,构建了面向“一带一路”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人才培训合作机制。

“把我们的农业种植技术,包括渔业养殖技术带到了斯里兰卡,为斯里兰卡成百上千的家庭提供了技术技能的培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廖勤丰介绍,学校在斯里兰卡建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分批次派了几十人次的专业教师。

截至目前,万州区农广校已建成农民田间学校50所,并与三峡职业学院共建“田间学院”26所,以“终生教育”为主题,组建了由专业技师、教师、创业导师构成的“田间三师”队伍,对学员进行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创业孵化等方面的持续育训。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农业经理人、合作社带头人、智慧农业带头人5000人,育训“三农”人才累计20余万人。

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校长漆建波表示,接下来,将和在万的高校加强协作,迭代升级田间学校,打造农民田间学院,对农民进行持续育训,提升农民素质,助农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