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驱力。农村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有千百年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祖辈赖以生存的传统农耕,更有迎合新时代发展的乡村公共艺术体育文化。乡村文化产业的遍地开花,不仅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展现,更是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多样化的文化激发了乡村活力,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活水源。
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乡村文化振兴“底蕴深厚”
传统文化是乡村沉淀的财富,也是集中展现乡村特色的符号。乡村文化振兴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是乡村精神文化的基石,又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挖掘乡土文化的价值,促进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和乡村社会的繁荣。
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估量,其中蕴藏着乡村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也包含着乡村文化的未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要真正将传统文化的光和热激发出来,让传统文化能够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绽放出更绚烂的光芒。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农村群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传统,将其中的智慧得以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构成了乡村的精神内核,承载了乡村百姓的情感,连接了乡村百姓的人情往来,同时也彰显了乡村居民的身份,是乡村百姓多年的生活印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下,乡村百姓的精神面貌千姿百态,各有不同。“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传统文化是烙印在每个百姓身上的痕迹。
在柔声细语的南方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是独特的风景线,江南古镇的百姓长年以来生活在水畔,生活悠然自得,渔樵耕读乐在其中,以水文化为主线条的江南水乡文化,孕育了善良柔和的南方百姓,百姓擅长编织、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从苏绣来讲,苏绣是诞生在江南水乡的肥沃土地的非遗技艺,在千百年的打磨中,已经发展成为姑苏城最为靓丽的文化名片,成为江南水乡最闪耀的标签。早在2006年,苏绣就被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苏绣呈现出来的精细雅洁之美,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为之赞叹。在苏州高新区的镇湖,有多名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和高级职称刺绣专家,这里也是苏绣文化最为繁荣的地方,苏绣的精美画卷在这里展开,苏绣的精彩也在这里成为了传奇。乡村振兴战略之下,苏绣如何依托传统工艺激活现代市场,是当地近年来的实践课题。
尤其是在非遗经济蓬勃发展的“东风”之下,镇湖也积极跟随市场发展动向,紧贴消费者的发展需求,深入剖析苏绣传统工艺的特点,研究探索出适合当地的成功转型路径,让苏绣的传统加工成为振兴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链条,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还将经济振兴的红利辐射到了周边乡镇,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为百姓家庭增收提供了助力。镇湖在乡村振兴的大发展中,积极成立了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农民朋友可以在服务中心享受到免费的技艺培训,能够细致掌握刺绣技艺和创业技能。如今,苏绣产业已成为当地小镇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平台,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更为富足且和谐。
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细腻苏绣,在北方粗犷的黄土高原,老百姓于广袤的田野和沟壑之间生存了千百年,这里的乡村文化,与江南水乡的柔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黄土地为底色的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村民们勤劳朴实,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是这里最为典型的文化标签,当地百姓常年深耕在民间工艺品的制作和宣传中。
一代代剪纸艺术薪火相传,一张张剪纸寄托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寄托着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剪纸中的人物、动物、花鸟,无不生机勃勃,极富艺术感染力。泥塑则是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村民们用泥土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这些作品既是装饰,也传承和发扬了当地的历史和民间传说。永宁县李俊镇魏团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齐立娟在这里传授技艺,弘扬剪纸艺术,该村创新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从小跟随父母学习剪纸的齐立娟,在魏团村潜心传承家乡技艺,开创了套色剪纸的新风格。40多年来,深受群众喜爱的她义务为剪纸讲课、授课。李俊镇魏团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强调,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扎根于农村群众的生活,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是本分,努力让这种传统技艺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振兴乡村的助力。
为了在时代新的征程中找到自己的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之下,黄土高原的村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上,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剪纸与泥塑成为村民手中传递时代精神的载体,承载的是黄土高原的深厚文化底蕴。
全力推动传统技艺能够高质量传承发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地,一是聘请了具有较丰富传统文化传承人及艺人,为村民提供形式多样剪纸、泥塑技艺培训,培训不但使村民的技艺水平有了提高,而且使村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继承的自觉意识,对村民们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上的自觉性有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积极搭建起传承以及创新剪纸、泥塑及其他传统艺术的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展览、比赛等活动,让传统技艺的知名度、影响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村民有机会在各种陈列比赛、比赛中为较宽的观众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宣传传统文化方面不仅是对自己手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传统黄土高原文化的一种促进作用。
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村民们开始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村民们纷纷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些产品既有剪纸桌布、泥塑摆件、传统图案服饰等传统工艺的韵味,又不乏颇受消费者欢迎的现代感。
此外,当地的村民也鼓动乡亲创办合作社,把民间传统的剪纸、泥塑等做成规模化的生产样板。村民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分担生产费用,实现市场收益的共用性以及有效促进其经济收入的提高。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丰富了市场供给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当地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很多村民不但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向文化产业,而且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带动周边区域经济腾飞的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的壮大,使很多村民的农村文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黄土高原的乡村文化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迅猛发展,在提升本土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给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村文化产业在农村的发展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通过自己的手把手,村民们不但继承传统技艺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大力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进程中,不断增强村民的认同感、民族自居意识,村民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认同,而且还让当地的百姓有了更为。他们认为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与往昔相衔接的纽带是农村复兴、连接往昔与往昔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传统文化振兴与发展的纽带。
农耕文化千年积淀,乡村文化振兴“旧曲新唱”
在传统文化之外,农耕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发展中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打造的乡村文旅项目以及乡村康养产业在近些年的文旅产业中越来越受关注。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农耕文化逐渐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各地以农业为特点的农村旅游文化旅游项目异军突起。这些内容在表现农事文化特有的神韵的同时,同时也为旅游提供了丰富阅历。从古代农具陈列到农事经历,从丰收节庆到陈列传统农耕技艺,游客亲身体会农事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农村康养产业也以健康、保健为题材,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开展特色产品及服务。发展了若干具有本土特色的康养项目,以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支撑,与农事文化中的康养理念相得益彰,包括有机农产品采摘、农庄体验、传统中医学理疗等等在内的一些项目被大批游人谋求着一种身临其境、身经千里的生活方式而备受瞩目。
农村文旅项目及康养产业在农村文化的整合下更加丰富,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文化质量的提高。农民在这条进程中,在增收致富的同时成为文化传播者、文化自强不息的增强者。农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给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和谐。
校园文化“厚实”土壤,滋养乡村文化振兴
校园文化真正让城乡文化的连接有了更为鲜活的载体。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能够让校园的各项活动,邀请乡村文化传承人进校园授课,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和了解乡村文化。双向互动交流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城乡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校园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以蓬勃的校园文化焕活整个社会的文化繁荣,以校园文化的朝气激活乡村文化的振兴,切实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深层次推进,校园文化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刘旭莹,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俞荣鑫,福建理工大学助教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严冬模式”开启 蔬菜如何安全“过冬”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信息,12月,全国蔬菜面积同比增加,主产区形势较好。数据显示,...(50717)人阅读时间:2024-12-17马鞍山含山:首家智慧农贸市场即将开业
今年,马鞍山市含山县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全方位提升农贸市场基础建设,推进智慧化农贸市...(53969)人阅读时间:2024-12-17浙江丽水:乡村干部技能培训赋能山区高
最近,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全国首个乡村干部技能学院一周年之际,全市173名乡镇(街道...(49934)人阅读时间:2024-12-17传统技艺焕新生,乡村产业添活力
文化与经济共荣是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传统文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石,蕴藏着丰厚的物质...(48081)人阅读时间:2024-12-17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研讨会在三亚
12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数字乡村建设研讨会在三亚举办。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46592)人阅读时间: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