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苏枫
曲周县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科技小院,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推了曲周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农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联结、生产与生活协调推进的新路子,找到了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供图/受访者
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微风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几名身穿红色“科技小院”制服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正挥汗如雨,在麦田中取土样。全国首家科技小院,诞生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
今年9月7日,全国科技小院培训会在曲周举行,共同学习和交流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9月8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启动百家农服组织与百家科技小院“双百对接”活动,旨在通过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推动双方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一开始的改土治碱,到农业综合开发、高产高效创建,再到今天的农业绿色发展;从单一粮食作物到45个经济作物;从综合治理成果推动全国20个省市区4.7亿亩低产田改造,到科技小院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建立了139个之多,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校地合作的历史,就是一部“三农”事业发展的奋斗史。
为什么是曲周?
为什么曲周有如此多的科技小院?这要从中国农业大学50年前到曲周改土治碱说起。
曲周,地处黑龙港流域,是典型的浅层咸水型盐渍化低产地区。1973年,几名中国农业大学教师来到曲周,住在盐碱最严重的张庄村,建立治碱实验站,与当地人民共同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土治碱战役。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曲周县北部28万亩“盐碱窝”变成了肥沃的“米粮川”。
曲周是小麦玉米轮作地区,地块分散,属于传统小农经营方式,为了详细了解小农户怎么种地,有哪些现实难题,快速地把农业高产高效技术真正落到农民的地里,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决定再续前缘,让师生住进村里。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3名教师和2名学生作为第一批师生住进了曲周县白寨村。由于老师和同学们来这里是为了推广农业科技,大家就把他们住的院子起名叫“科技小院”。张福锁觉得非常好,还给科技小院下了定义——在农村生产一线的,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小院的故事从此发端。
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这里创建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白寨科技小院,至今先后已有100多名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入驻曲周科技小院,他们把课堂、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土地。
截至目前,曲周县已建成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庄苹果科技小院等10家科技小院,每个科技小院驻扎着3到5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他们与农民共同劳作,开展实用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
“依托科技小院,我们打造了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科技培训和服务模式,累计培养8万余名新型科技农民。”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旭东介绍。
农田做课堂,一线促成长
重要时刻 2023年4月,“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举行。
科技小院第一位进驻的研究生曹国鑫在科技小院完成了整个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这也是一批农大学子研究生经历的缩影。
作为第一批学生之一,曹国鑫几乎成了学弟学妹口中的“传奇”。
2009年入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硕士研究生的曹国鑫,一开始上学就遇到一件心理落差极大的事:被“下放”到曲周县农村。
“考研时我是专业第四名啊。”曹国鑫是沈阳人,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报考中国农业大学是冲着张福锁、李晓林等专业领军人物,冲着首都和中国农大领先的实验室设备,他希望在科研上有所发展。
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庄稼与无穷无尽的农活。
河北曲周的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便利店、咖啡馆和快餐厅,迎接研究生们的,不仅有物质上的不便,更有心理上的巨大考验。
曹国鑫刚来村里时曾受到不少农民的质疑:“你种地能种得过我吗?”面对质疑,曹国鑫憋着一股劲儿,将学习到的农业技术全部运用到实践中,示范田种植、冬季大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样样精通,村民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一双亲手缝制的棉鞋,一顿送到田间的午饭,一声亲切的招呼,无不表达着农民对农大师生的感情。曹国鑫曾在文章中写道:“曲周,让我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不仅仅是经历,还有那份经历背后的洗涤与沉淀。”
习惯了当学生,进村后要开始学会当老师。回忆起第一次给村民培训,曹国鑫说自己的腿肚子从头一天晚上就开始发软,讲课时紧张到身体来回晃动,吐字都不清晰了。
讲完课后,白寨乡甜水庄村书记袁兰章却一直称赞他表现得不错。乡亲们在乎的是科研人员带来的知识,那些知识确实有用,因为庄稼的长势是骗不了人的。
“2010年冬天,61场农民培训做下来,我再也不紧张了,可以直接上图‘讲干货’。”
“干活之余,农民躺在地里,我们也躺在地里,一起聊天。距离拉近了,信任才更深。”
一篇2016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上的研究论文《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一直被科技小院的学生们传阅学习,它是曹国鑫等14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8年完成的。
作为科技小院的“大师兄”,曹国鑫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深圳一家农资企业做研发工作。因为在曲周县知道了农民夏天不愿意钻玉米地,他还研发了药肥一体化肥料,帮助农民大幅节省工时。
“到底该如何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即便离开了小院,曹国鑫也没有停止探索答案。
“从小院出来的学生,不会轻易放弃农业这个领域。”曹国鑫如今已经是北京物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不时还会翻出以前在小院的照片忆苦思甜。“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探索,把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做好标准化分级,打出品牌,从而提升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同时缩短供应链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益。”
2022年夏天,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非凡十年·我的科技小院故事”师生党员论坛上,作为科技小院毕业生代表,曹国鑫分享了他的小院故事,重点介绍了“科技小院和数字农业产业链”的现状与发展,分享了科技小院对他职业路径选择的影响,强调了科技小院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及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执着于农民增收?曹国鑫说,从小院出来的学生,脚踩大地,天然地会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小院“敢进来、走出去”的学生也一直在结合自身工作,支持科技小院的升级迭代。
曹国鑫已经离开白寨科技小院十年了,但是他的心从未离开。他表示:“近期我们开展的暖心助农活动就是打造绿色品牌,通过视频直播帮助农民把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小院把我们跟农民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把我们跟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能把优质农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希望农民有好的收入。”
因时应势开启新探索
2018年,曲周县养殖业的GDP与种植业基本持平,面对新变化,如何继续为民服务,是摆在科技小院师生面前的新问题。从传统的玉米小麦的种植科学研究到种植与养殖相结合,这条新路子,白寨科技小院师生必须去探索。
曲周县畜牧业产值高、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但是存在基础设施落后、营养健康意识差、无品牌增值渠道等突出问题,面对新形势,白寨科技小院师生应势而谋、因势而动,决定转变研究方向,聚焦曲周县的蛋鸡产业,为畜禽养殖户提供绿色、健康、高效的新技术。
2018年以来,项目团队在曲周建立2个“科技养殖小区”,解决中小规模蛋鸡养殖户散点分布、竞争无序的问题,形成蛋鸡绿色种养一体化模式,通过低蛋白饲料、圈舍高压微雾菌剂喷淋、纳米膜堆肥与条垛酸化堆肥以及饲用胶质玉米种植等举措引进全链条技术实现蛋鸡绿色养殖。
科技养殖小区的建立是实现全产业链条的核心,如何联合政府、企业、学校形成政-企-研多方的合作平台至关重要。团队植物营养、动物营养和经济管理等学科背景的师生“大显神通”,分别围绕饲用胶质玉米种植与有机肥替代、联合饲料集团进行低蛋白饲料设计、全链条环境经济效益评估和品牌蛋建设、粪污有机肥产品研发等开展绿色种养一体化研究,并组织农技培训,形成合作示范,与政府协同建设饲用玉米千亩示范区。团队成功指导12个示范户,辐射蛋鸡超过200万羽,全链条氨减排超过50%,蛋鸡的生产效率、产业效益大大提升。
王红亮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博士,主要指导学生开展畜牧业环境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从原来一家一户手把手教农民新技术过渡到服务整个曲周蛋鸡产业,‘围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这个工作思路还是没有变,现在的模式辐射到的群体更多了。”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为全产业链融合指明了方向。
项目成员韩帅在第一届科技小院大赛全国总决赛展示时表示:“我们希望建立蛋鸡产业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培育‘新农人’产业人才,依托当地蛋鸡养殖企业打造‘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绿色品牌’共同富裕体系。”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持续推进的新时期,打造科技小院3.0必须做到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再通过科技小院赋能,将学校全方位资源优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曲周重任在肩。
“曲周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018年10月,曲周实验站建站45周年之际,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中国农大绿色发展示范区(曲周)启动仪式上曾这样回答: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的半个世纪,是农大精神一代代薪火传承的典范,“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深刻诠释了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历史沉淀形成的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魄力,这样的农大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为始终引领农大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走过一段伟大的历史,今年金秋,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将迎来建站50周年的庆典。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国农业大学和曲周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在春天,中国农业大学与曲周联合发起“曲周绿色增粮与乡村振兴大会战”, 打响了“耕地产能阵地战、绿色增产攻坚战、乡村振兴冲锋战”三大战役。
紧接着,4月,“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揭牌仪式在曲周县白寨科技小院举行。
“曲周与中国农业大学县校合作50年,从改土治碱,到农业综合开发,再到科技小院、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取得了被誉为农业领域 ‘两弹一星’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首创的‘科技小院’模式叫响全国。”张福锁表示,“曲周是一个出经验的地方”,坚持政府主导,依托科技支撑,企业与农民广泛参与,深入探索,必将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曲周路径”。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10月上旬刊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小康》•中国小康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龙门举办蓝田瑶乡沉浸式特色文化体验活
体验民族文化,感受人文风情。9月26日,“愉悦龙门·魅力瑶乡”蓝田瑶乡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在...(19939)人阅读时间:2023-10-09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逾1.35万亿元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规模逾1.35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2022年比上年增加6.46% 人民日报敦煌...(53447)人阅读时间:2023-10-09浙江杭州:数字技术“解锁”未来生活场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何亮实习生卢馨怡 斑马线四周加装了智慧发光地砖,与交通信号灯联动;自...(57171)人阅读时间:2023-10-09科技创新世界潮|地质氢:未来的绿能不是
科技日报记者刘霞 提取地下氢气用作清洁燃料,这一尝试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的大力推动,能源...(41656)人阅读时间:2023-10-08中国乡村带头人访韩再“取经” 三星“分
身着茄红色T恤的韩国80后小伙元绳现站在韩国宁越县的番茄农场接待中心门口,显得略有些紧...(44342)人阅读时间: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