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大学师生用科技让小酸角“大变身”

时间:2023-06-27 13:47人气: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董真 杨思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酸角,又名“罗望子”,因为尝起来酸甜可口又富含多种有机酸,故被称为酸角或酸豆。曾几何时,在原产地云南只卖0.2元一斤,卖不出就只能“烂在地里”的酸角,如今在“黑科技”加持下,“身价”暴涨。

图为酸角。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这样的故事,在上海理工大学师生团队的“加持”下正在发生。上理工艾连中教授团队通过一番科技“操练”,让酸角的果肉可以加工成酸角糕、果汁饮料,下脚料酸角种子,通过提取加工成罗望子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大提升酸角的综合利用价值。从云南到上海,小小酸角走出了一条“黄金”产业链,让荒山被绿树覆盖,使果农挺直腰杆,云南的好水果换一种方式走出大山。

  云南的土壤多是干热河谷,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树并不容易。2012年,一家云南当地企业在哀牢山东麓的不毛之地,开始建设中国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一片人工酸角林。种植过程艰辛,由于缺乏技术支撑,该项目到2016年几乎停滞。转机出现在2017年,当年3月该企业与上海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酸角等一批云南特色农业资源从此踏上了“华丽转身”之路。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向雨维的叔叔,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之一。从小她就耳濡目染企业发展的故事,也知道那时候酸角林急需技术支撑,她把自己老师、同时也是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的经历和故事讲述给叔叔听。这为企业和上理工的合作埋下了一颗种子。

图为艾连中带着学生做实验。上海理工大学供图

  在向雨维及家人的热情邀请下,艾连中决定去云南看一看。他被当时的景象震撼到了。种植林在红河流域,原先寸草不生的土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酸角树。艾连中深知这片酸角林的来之不易,“酸角树要种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财力和人力投入特别大。”

  艾连中俯瞰着3000多亩酸角林,决定帮助这家企业开发酸角资源,尽全力为当地农民开辟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植物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快速有效地激活、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而罗望子多糖与其他可食用多糖比较,有良好的耐热、耐盐、耐酸、耐冷冻等特性。在国外,日本率先实现罗望子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并用作食品添加剂。而我国罗望子多糖的常规提取工艺,很难符合蛋白质含量在3%以下的国家标准,艾连中教授团队不断摸索,发现利用多级醇沉法获得的多糖纯度能够媲美日本产品,成本还更低。

  团队创造性地把之前应用于其他食品行业的螺旋输送设备,运用于罗望子多糖提取。醇沉法纯化多糖需要用3倍体积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这一技术原先需要储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装置,不仅有安全隐患,还需要占用5层楼高的车间进行生产,如今,这一流程浓缩在一个个螺旋输送式的小设备里,不仅大大提高了提纯效率,也能更好地确保生产安全。

  罗望子多糖研发出来后,到底能有多广的应用领域,能发挥多大的市场价值?

  艾连中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和企业一起“把脉”。“罗望子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到冰淇淋里,它有一个天然的性质,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细腻,容易锁住水分,冷冻的时候性状也不会变化,有奶油般绵密的感觉,这样生产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团队骨干夏永军教授介绍。

  艾连中团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团队里既有从事多糖结构和功能特性基础研究的专家,又有从事多糖产业化开发的学者,还有专门负责工厂设计、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的设计专家。

  团队成员从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发,参与设计出整条生产线,实现罗望子多糖研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2019年国内第一条罗望子多糖浓缩提取液生产线在云南投产,今年6月初,国内第一条罗望子多糖固体粉剂生产线在云南竣工投产。

  除了酸角,艾连中团队发现,云南还有滇橄榄、诺丽果、多依果等资源尚未被合理利用,“我们将持续开发云南丰厚的大山资源,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