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农民、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践思考(3)

时间:2021-04-02 10:34人气:来源: 中国领导科学

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面临新的瓶颈制约。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在发展战略上作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调整,以增进农民利益为出发点,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加大“三农”改革力度,通过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推动农村发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颁布,以法的形式强化了对乡镇企业的保障。199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从金融角度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除此之外,在医疗、教育等方面也注重把政策、资金、人才向农村倾斜,针对农村基础设施问题提出改善农村基本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2007年,针对农村基础教育问题提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农村任教两年的支持政策等。这个时期,我党除了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民进一步增收外,还从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多角度考虑,全面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四、通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为了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我们党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向共同富裕目标奋力前进。


(一)党建引领,铸造脱贫攻坚堡垒


2015年,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针对剩余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要求全党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扶贫目标,从经济、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多角度对贫困人口进行全方位帮扶。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机制,通过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的机制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多元投入,拓展脱贫攻坚道路


在脱贫过程中,以“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精准施策,通过多样化的扶贫路径实现脱贫目标。各地在实践中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挖掘当地资源,通过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增收拓宽渠道,提升可持续发展动能。如贵州六盘水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的有效途径,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应。再如云南怒江州借助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旅游+茶”产业相结合的脱贫模式,农民收入增长了十几倍,真正实现小康生活。多元化特色化的扶贫思路为贫困地区开拓了新的发展思维,也增强了贫困人口在市场上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口企业的帮扶等各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发展主动性,为脱贫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动力。


(三)精准施策,保证脱贫攻坚质量


为了能有效保证扶贫质量,确保全面脱贫的稳定性,各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从因灾、因病、因学致贫等情况出发,针对生产生活环境差,采取相应措施扶贫;对存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通过易地搬迁进行扶贫脱贫。截至2020年底,近1000万贫困人口全部完成易地搬迁,脱离贫困,促进了生态、经济和人的和谐发展。


回顾中国反贫困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组织推进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艰难探索中拔掉一个个贫困荆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体现中国共产党坚强无比的卓越领导力。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向共同富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生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第一,乡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也是基础条件。要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多种乡村要素整合起来,拓宽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把乡村产业发展起来,把产业发展利益留给农民。第二,生态宜居是体现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底色,要贯彻“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及配套设施发展条件,进而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第三,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要充分结合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围绕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第四,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要以党建引领加强乡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构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实现乡村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第五,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真正实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