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内蒙古宁城:人才创新培育 非遗活态传承

时间:2022-08-26 16:51人气:来源: 党建网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曾是辽代的中京城,地处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过渡带,承载着刺绣、剪纸、秫秸工艺等多种辽文化技艺,随着技艺传承的断代,部分辽技艺已经“飘飘四下影无踪”,更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促进辽文化重焕活力、民族技艺传承赓续,宁城县以加强民族技艺人才培育为起点,以传承、开发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突破口,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指尖技巧”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

基地引领增量非遗人才

  以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的宁城仿古辽瓷、兴隆艺术地毯、御绣轩手工制品等非遗基地为依托,开展非遗文化普查行动,深度挖掘,寻根探脉,全面掌握全县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才底数,并根据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科学分类建立非遗传承人才信息库,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全县现有刺绣、剪纸、皮影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6个,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80人。结合契丹族文化特色,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技能理论培训和基地示范教学,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专项技能能手引领。累计培训失业人员、农村妇女和残障人士12.5万余人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带动450名农闲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月收入增加3000元。

  

校企引领注入新鲜血液

  宁城县秉承非遗“活态传承”从娃娃抓起,打造具有辽文化特色的“中京非遗·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品牌,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课”模式。县第二中学、必斯营子中心学校与契丹刺绣、宁城剪纸传承人签订合作协议,合作打造“非遗实习教学研习所”,通过“传承人+学生+企业”的叠加培训,形成“请进与走出共抓、集中与个体并存、传承与探索同步”的非遗培训模式,统筹实践课程安排,优化实习课程方案,让学生从校园走进研习所,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劳动教育等各种教学方法,以实地劳动和沉浸式场景体悟辽文化的魅力。2019年以来,累计讲课960余次,实习学生13300多人次,《“非遗剪纸”的校园传承》案例及“非遗剪纸工作坊”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产教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获取新生机,让青年人才成为推动民族技艺发展的强劲引擎,培养了一支奋发有为的传承生力军。

  

产才引领激发创新热情

  以契丹刺绣、仿古辽瓷、宁城地毯等民族技艺企业为原点,依托自治区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8个扶贫车间的技术资源,引导创业农民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吸纳全县1200多名妇女从事民族手工刺绣、民族服饰、瓷器烧制、地毯加工,6支队伍50余人参与皮影戏演出,7人组成宁城剪纸文化创新研发团队,形成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的完整产业链,在全县形成“镇乡有基地、村级有站点、家家有作坊”的产业格局,激起民族技艺传承人的学习热情,涌现出大量新产品,进一步提升民族手工技艺水平,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其中契丹御绣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签约订单1亿多元,成为自治区参加深圳文博会的“签单王”,部分产品已经进入亚洲、欧美等国际市场,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党建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