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党旗红 治理优 生活美——江苏省南京市仙林街道打造新时代城市版“枫桥经验”(2)

时间:2021-09-24 14:01人气:来源: 新华网

  郝智慧2010年起担任街道仙鹤社区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大走访,这也是仙林街道常态开展的活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连万家心。郝智慧拿出了厚厚一摞的笔记本,“足足花了大半年,才把3000多户跑完,记下了这60多本笔记,家家户户的基本情况、问题诉求就是这样‘访’出来的。”

  郝智慧不是空手去跑,而是带着街道梳理的79个事项去了解走访对象,并将走访情况反馈到街道。街道组织每日点评、每周小结和每月考评,梳理各网格的治理难题,明确专人跟踪推进,并根据多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名。这一干,就是整整11年。

  2019年,仙林街道实施环境综合提升行动。南大和园社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南京大学存在砖墙破损等6个环境问题,遂将问题反馈给校方,期望学校与社区共同协商加以解决。

  当社区书记潘家燕迈进南大会议室时,吓了一大跳:学校房管处、学工处等多个处室负责人齐坐一排,等着她这位社区书记提要求。

  “街道搞网格化机制、下沉式服务,我们这些驻区单位是受益者。”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坦言,学校大门口、地下通道、周边道路干净整洁,周围群租房整治有效,菜场运营有方,教职工满意度大幅上升……

  “沉下去,我们的辛苦指数多一些,但驻区单位的满意指数就高一点、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高一点。”200多名党员干部和网格员每日穿梭在街头巷尾,为群众的“家长里短”“锅碗瓢盆”忙碌着。大小问题都能通过网格化服务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

  也因此,仙林街道连续11年保持零上访,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连续62个月蝉联全市第一,居民满意度98%以上。

  全员参与共建共享,汇聚城市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多年来,以网格化机制为纽带,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仙林街道驻区单位和广大居民中深入人心,形成了“仙林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2013年,仙林街道专门成立“一家亲”协会,南京大学、中建安装公司等56个驻区单位共同自愿出资650万元,用来冠名奖励对社区治理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网格“二十大最美”、仙林“最美的人”、网格“特别贡献单位”……8年来,6730名党员群众、876个驻区单位获得奖励,评选出来的保洁员、保安、绿化员、工地工人、外国友人等,走上舞台中央披上荣誉绶带,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遇到什么事情,在党组织主持下,各方商量着来,矛盾就能迎刃而解。”仙林街道建立协商共治机制,通过走访服务、八方议事、物业星级评比等载体,让业主、物业、开发商坐在一条板凳上,引导他们有事商量着办,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在矛盾调处、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让仙林的每一个居民都尝到甜头。

  2016年11月,孙金娣提出整治仙林新村地下室的想法,遭到一片反对,大家都说“这是个马蜂窝,碰不得”。原来,1998年仙林新村拆迁安置时,本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地下空间被786户居民抢占一空,私搭乱建成了1056个大小不等的隔间。没有抢到地下室的居民心有怨气,邻里纠纷不断。占到地下室的居民,有的用来堆放废旧杂物,有的摆着汽油罐和轮胎,有近两百户居民把隔间租出去住人,甚至有的开设钟点房、麻将馆、棋牌室,私搭电线、煤气罐烧饭屡见不鲜。

  “这个马蜂窝不得不捅,不能等到出事再后悔,就是‘滚钉板’也要啃掉这个‘硬骨头’。”孙金娣说干就干,在与班子统一思想后,街道组建起6个工作组,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有的家庭,光有记录的上门就有三四十次。

  居民倪安麟占据地下室开了家棋牌室,“街道、社区天天上门,街道领导三天两头找我,问我有什么困难。”他说,就算石头也要感化了,必须搬!不仅搬,他还主动做起了其他居民的工作。

  10个月后,没有一分钱补偿,没有一起上访,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完毕。街道把地下室全部粉刷一遍,用栅栏重新分割,分配每家都有一间,只用于摆放杂物。

  街道趁热打铁,在仙林新村推出“本月我站岗”活动,对社区不文明等行为进行纠正,每家每户站岗一个月,好的楼栋就挂上“最美楼栋”“最美单元”。如今,这个昔日大家急于逃离的“脏乱差”小区,一跃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小区、样板小区。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