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单,全国共有782个农产品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重庆市有17个农产品上榜。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重庆新增17个“国字号”土特产,既是对特色农产品品质、质量的认可,也是对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的肯定。
从“渝字号”跻身“国字号”,需强化品牌培育。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农业品牌培育。重庆作为农业大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工作,将其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1+336+X“土特产”品牌体系,持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提质工程,做优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金名片。截至目前,累计培育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2975个、绿色食品企业1250家,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其中,148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巴渝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无人识”走向“天下知”,需加大宣传推介。重庆地处西南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曾是制约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瓶颈之一。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出海出境大通道的贯通,让重庆从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近年来,重庆通过举办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向全球发起“味蕾之约”。同时,依托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据统计,今年前10月,重庆出口农产品增长65.4%,巫山脆李、潼南柠檬等30多种优质特色农产品远销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从“土疙瘩”变成“致富宝”,需立足本土特色。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既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重庆把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7个、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32个。以巫溪县规模化种植晚脆李等李子品种为例,截至2023年末,全县晚李在地面积达到1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遍布全县30个乡镇,带动5万余户果农增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市情,再叠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盛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天赐宝地”。继续抓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深度挖掘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巴渝珍味”的知晓度、美誉度,让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走出山城、走向全国甚至远销海外,稳稳托起农民们的“金饭碗”。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第1眼TV-华龙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天府粮仓”来渝“走亲戚” 携手“巴味
12月5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全国...(17808)人阅读时间:2024-12-10重庆梁平“建管用”一体推进 高标准农田
重庆市梁平区农耕条件较好,是巴渝第一大平坝,素有“小天府”、巴蜀粮仓之美誉。近年来...(14265)人阅读时间:2024-12-10福建省乡村振兴贷发放贷款超百亿元
为持续推进福建省乡村振兴贷工作,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人民银行福建省...(21914)人阅读时间:2024-12-10福建水稻品种闯关东
在东北黑土地,一个来自福建的水稻新品种,正以黑马姿态闯出市场。作为福建与黑龙江合作...(18233)人阅读时间:2024-12-10巧种板栗富农家 河北青龙八年帮扶结硕果
“我家栗树今年又多卖了两万元,这多亏了张老师。”近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交易市场里...(31177)人阅读时间: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