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重庆专家的援非“农”情(3)

时间:2024-09-25 13:27人气:加载中...来源: 重庆日报

  “现在米图罗已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在城里买了房,小孩也在城里上学。”王骞说,米图罗逢人就夸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俨然成了示范中心的“推广员”,当地水稻产量从每亩237.5公斤提高到570公斤。

  运用新技术后,水稻的口感也明显提升。坦桑尼亚农科院达卡瓦研究中心原主任恩格雷扎在示范中心品尝了大米后,成为了该大米的“粉丝”。

  “以前当地主要吃玉米,由于缺水,玉米都干巴巴的,硬得没法吃。”王骞说,随着近些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往来越发密切,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加上水稻产量提升,居民对大米的消费越来越多。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得到坦桑尼亚政府及民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许,并于2023年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坦桑尼亚提出,未来要实现水稻总产量翻倍。在这一愿景下,虽然示范中心项目已完成移交,但我们之间的科技合作仍将继续。”王骞说。  

  是支援,也是合作 

  2009年,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启动建设,首批百名援非高级农业专家赶赴非洲。15年来,重庆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在非洲大地上辛勤耕耘,用中国技术,改变、提升了当地的生产水平。

  但援非绝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输出,在王骞和肖仁荣来看,这其实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

  肖仁荣表示,自己在非洲开阔了眼界,遇到了不少国内不会遇到的疫病,比如牛结节病。在想办法医治这个病的过程中,他的技术大大提升。2021年回国时,他发现南川也开始出现这个病例,第一时间联合同事将病情控制了下来。

  王骞说,非洲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开展农业科研很有价值。坦桑尼亚的高温气候适宜开展耐高温水稻品种选育,未来他计划依托示范中心,双方共建育种实验室,一方面将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传输过去,另一方面利用当地的育种资源开展更多水稻新品种的杂交选育。

  从更长远来看,通过多年援非工作,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肖仁荣说,他在吉布提看到许多中国人建设的学校、医院等,也明显感受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所以,援非并不是单方面的给予,中国也是受益方。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重庆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