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一块田里的稻麦接力

时间:2023-10-23 16:33人气:来源: 湖北日报

  10月17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王岭村一大片稻田,只剩下秋收后的一垄垄稻茬。

  “看着粮田从光秃秃到绿油油最后变成金灿灿,我喜欢这个过程。”钟祥市经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平是稻田的“主人”。2016年,他发起成立合作社;2017年,尝试“稻—麦”连作;去年,他流转1100亩田,拿出900亩开展“中稻—小麦”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吨粮种植,喜获丰收。

  上个月,金黄的稻田迎来“期终考试”,袁平种的两种优质稻,效果都不错:“玮两优8612”水稻,实收测产为937.9公斤;“麟两优华占”水稻,实收测产748.35公斤/亩。

  “夏收小麦70多万斤,亩产达400公斤以上,一亩田收获了足足一吨多粮食!”双份的丰收,成倍的喜悦,在袁平的眉间眼角再也掩藏不住。

  合作社偌大的晒场上,铺满刚刚收获的最后一批稻谷。历经阳光雨露的谷物,香气总是那么令人着迷。袁平忍不住捧起一把,用鼻子使劲地闻了闻,一脸陶醉。“秋收,在这里晒谷;到了春播时,这里摆满了水稻秧盘,8600多盘哩!”他说。

  钟祥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一直有一年打两季粮食的传统。袁平记得小时候,家里不过一两亩田,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尤其是“双抢”时,全家上阵,连夜收割,即使如此,产量也不高。如今的“稻—麦”吨粮模式,把产量翻了好几倍。

  水稻、小麦在田间“接力”,讲究种植茬口无缝衔接。种子不宜选生育期太长的种子。袁平选的麦种为“西农979”,生育期210天;稻种为“玮两优8612”“麟两优华占”,生育期分别为135天、133天。“10月下旬播小麦,5月中下旬收获;麦收后即刻插秧,一天都不用等,正好9月中旬收获中稻。”袁平说,“田,一年到头都不闲。”

  为了“一年无闲田”,袁平在两季作物切换之际,做足了功课。夏收前,4月下旬开始育秧,待麦子一割完,经过25天培育、吸足养料的秧苗,便从秧盘移栽到田里;秋收后,做好灭茬翻耕、高质量整地、药剂拌种、适墒适时适量播种冬小麦。

  种子播下去,田管跟上来。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吨粮”技术指南,小麦冬前促弱控旺、壮苗越冬,春季追施拔节肥、清沟排渍、开展“一喷三防”;种植水稻关键是科学管水,机插后浅水紧泥,返青后及时灌水,长穗期深水灌溉,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水分充足,成熟前及时断水……这些田管要领,专家们讲得细,袁平学得深,实操更丝毫不敢马虎,逐一落实。

  告别“老把式”,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不仅让种田变轻松,而且通过精细整地、机械匀播、侧深施肥、无人机飞防等机械化作业,增产又提质。

  粮食丰收,优质优价。“小麦跟去年价格差不多,稻谷比去年涨了一角,一亩田纯收益达1200元以上。”看着麦谷满仓,袁平心满意足。

  再过几天,袁平即将翻开新一季的“吨粮”日历。连日来,他与钟祥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常青一直保持热线联系,请专家推荐一款抗赤霉病的丰产型麦种。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湖北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