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盐碱地里种大豆 种地老把式直说“服气”

时间:2023-10-18 20:15人气:来源: 长春日报

  时至深秋,农安县小城子工业园区的耐盐碱高产大豆示范田里,金黄的豆叶连接成片,粗壮的豆秆上长着一簇簇密实的豆荚。日前,笔者在示范田边看到,伴随着隆隆的机车声,豆秆转眼间被收入机器中,收割、脱粒等作业一次完成。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组织专家,现场进行实收测产。测产结果按照标准含水率13%计算,折合亩产224.78公斤。 

  亩产224.78公斤的测产成绩,不仅让耐盐碱新品种东生118大豆的培育者、中科院研究员冯献忠,坚定了对这一品种耐盐高产属性的信心,也让农安县小城子乡潘家屯村民王显要挺直了腰。 

  “老辈人都说,盐碱地种啥都一样。”今年,王显要第一次种东生118大豆时,乡亲们直言干不成,但看到亩产超过200公斤的收成时,村里种地的老把式也直说“服气”。 

  一年前,王显要脚下的土地还是一片低产的玉米地。盐碱地上种粮的不易,深深地印在王显要脑海里:一年到头,一亩地收不了多少粮食。 

  除了盐分高,盐碱地土壤结构也是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盐碱地团粒结构差,下雨后粉状的土壤与水结合融成“一摊泥”,透气性差,干了以后板结成厚的硬壳,作物难以破壳。 

  如何唤醒沉睡的盐碱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用大豆种植改良盐碱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今年,农安县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多年试验、品种筛选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让盐碱地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有了新的突破,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理想的土壤,是由土壤单粒黏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由不同大小的球体组成的综合体,既有致密度也有透气性,适宜作物生长。”示范田技术员赵庆鼎告诉笔者,示范田总面积35公顷,前一年种植的是玉米,今年年初播种时同时增施有机肥,抑制盐碱,并使用中科院研发的新养分高效菌肥,促进大豆根系发育。从测产到大面积收获,示范田种植的大豆外观匀称、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较高,为明年大面积种植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长春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