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业新技术为稳产增量“保驾护航”

时间:2023-07-26 15:21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7月5日,笔者来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李家庄村,一片面积达800亩(一亩≈0.067公顷)的青枝绿叶玉米地映入眼帘,只见一排排玉米秆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垄行中一串串大豆长势喜人。  

  “这些年我一直在种植玉米,去年开始,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没有减产,还增收了大豆,两样加起来就是‘双丰收’。”民和县海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海荣高兴地说。  

  作为一家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豆类、蔬菜等作物的专业合作社,让大家伙儿庄稼地里的农作物“增量不减产”是头等大事。据了解,当前海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面积已达到400亩以上,占到该合作社各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该合作社最主要的收入增长点。  

  玉米是青海省继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蚕豆、豌豆之后的第七大栽培作物,是民和县第一大栽培作物,也是民和县的主导产业。自2008年从甘肃引进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来,在民和当地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30至40万亩,对促进民和县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青海省农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农畜联动草畜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使饲草产业和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更加紧密。特别是青贮饲用玉米具有高产、高值、高质的优势,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业种植业效益,同时也能增加高蛋白优质饲草料供给,有力促进了青海省饲草产业和生态畜牧业发展。  

  说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王春兰可是有一本“专业经”,在海荣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地里,她向前去取经的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业协会成员认真介绍当地的种植经验。  

  早从2015年开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民和县种子站就合作在民和县古鄯镇古善村、巴州镇祁家垣村、李尔堡镇塘尔垣村等地开展玉米试验研究,通过种植研究鉴定筛选出粮用玉米品种“青玉5号”“粮饲兼用品种纪元8号”“青贮饲用品种屯玉168”和“中玉335”。  

  尽管玉米在民和县是第一大栽培作物,但因其品种多而杂,主导品种优势并不明显,没有形成“民和特色”,对此,该怎么凸显主导品种的优势?  

  除了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外,民和县玉米种植还缺乏新型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又该如何破解?  

  针对这些问题,从2022年开始,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贺晨帮带领民和县004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专家团队进一步优化玉米新品种结构和栽培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经过研究和反复试验,推广了一种生产新技术——选用前期培育的高产优质广适青贮玉米品种“中玉 335”与毛苕子混合种植技术、“中玉 335”与黄豆间作种植技术。  

  “这种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高,发挥出了高秆作物边际效应和单株生产潜力。”据王春兰介绍,大豆、毛苕子等豆科作物可以生物固氮,从而能实现高秆作物和豆科作物之间养分、生态位的互补,使种地养地相结合,这样既保证了作物高产,又较好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两种复合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的平均青贮产量达到8008.7公斤,比当地平均产量增产3008.7公斤,增幅60.17%;比单作玉米增产1906.1 公斤,增幅38.12%。  

  针对高原上青贮玉米生育期偏长(5-6个月)的特征,在有限生长期内,青贮玉米很难达到收获标准,含水量偏高,饲草营养品质低,影响种植户收入,工作站通过复合种植模式,利用搭配作物早熟粮用玉米籽粒、毛苕子和黄豆等作物的营养成分补充青贮玉米品质指标及干物质含量的不足,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毛苕子和黄豆,进行裹包混贮打捆,最后做成高值化的饲料。  

  “2022年,我们将青贮玉米与毛苕子混合种植,青贮玉米与黄豆间作种植,其亩产、粗蛋白质含量、饲草干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民和县青贮玉米与毛苕子混作混合青贮亩产量达到 6000公斤以上,比大田玉米增产20%以上。粗蛋白质含量8%以上,达到国家青贮玉米品质指标;玉米与黄豆间作混合干籽粒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比全省玉米单产水平高30%以上。混合青贮亩产 4600 公斤,接近全省玉米单产水平。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青海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