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让“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

时间:2023-03-07 16:21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发展事关全局。近年来,安徽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两强一增”行动,粮食产量已连续6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为中国饭碗多装优质“安徽粮”作出贡献。

  推进科技强农

  筑牢农业根基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在科技强农方面,安徽省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种业强省建设行动、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数字赋农行动等六大行动,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良种繁育上,安徽一直有所担当。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推进作物良种“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全省共有国家级制种大县1个、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4个、上市种子企业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1家。全省年产农作物良种9亿公斤,水稻良种连续四年出口量全国第一,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效益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要用好农业科技这个“利器”,推进科技强农向种养加储销全链条延伸。

  “用科技赋能种业技术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准确且快速筛选出预期的良种,具有深远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严建文建议,要联合相关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校建立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农作物育种筛选技术平台,建立筛、选、育、播一体化平台技术并建立相关大数据库。政府要建设科学育种、智能化育种和管理专项基金,加快我国人工智能在农作物种子筛选应用的开发进度,为粮食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要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方面转化应用。”全国人大代表彭寿认为,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需要加速“三个转变”: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抓产品向抓链条转变,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实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从抓生产向抓生态转变,创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协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新格局。

  落实机械强农

  提升生产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才能夯实农业现代化装备基础。近年来,安徽省继续实施机械强农行动,推进机械强农向农业生产全过程覆盖,农机装备不断“提档升级”。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602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4%。农机总动力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好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才能更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有效之举。”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建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坚持量质并重,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

  “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由管护主体对各项农田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切实改变高标准农田重建轻管的局面。”赵皖平说。

  今年,安徽省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全省农机补短板。全省将完成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农机装备研发任务50项,新增水稻育插秧中心120个、粮食烘干中心180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0个,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同时,还需要发展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数字农业,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与农产品高效流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国政协委员聂磊认为,发展数字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让农业资源得到更优化的配置。同时,数字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控制,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效率,缩短农业生产周期,为农民争取更多发展生产的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

  激活内生动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安徽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