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北京天安门上百公里的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有一家“不图挣钱”的乡村民宿。开办3年来,从未在旅游平台付费推广,仍然“火”得一塌糊涂——游客经常需要提前预订房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调研者每个季度都有好几拨;村里也在它的带动下形成了精品民宿产业集群……
这家民宿是如何成功的?有持续性吗?近日,笔者走进这家名叫“博士小院”的乡村民宿,以一位参观者的视角来看——大峪沟村如何以民宿为载体进行“乡村振兴试验”。
8家民宿运营4家民宿在建
大峪沟村不难找,房山区周张路北侧,从“中国磨盘柿第一村”牌楼往里走便是。同行的张坊镇政府工作人员说,大峪沟村磨盘柿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代。“甭看祖祖辈辈围着柿子转,可在过去,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话锋一转,“就这3年,变化真大!村里建了不少精品民宿,开发了柿子酒、柿子醋、柿叶茶等多种产品,游客、摄影家、画家都奔这儿来。”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博士小院”讲起。
“博士小院”就在村子西北角,没有高大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木栅栏;白墙灰瓦的二层别墅,透着干净。门前,身着西装、笑脸相迎的即是民宿创办人朱启酒。他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研究了一辈子农业问题。“2019年,我回到了老家大峪沟改造老宅,想用毕生所学让家乡变个样。”朱启酒说,自己办民宿“不图挣钱”,为的是做一次“乡村振兴试验”,“简单来说,就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练,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试验成功了吗?朱启酒带笔者直接来到别墅楼顶。眼前出现的是一座座与“博士小院”风格类似的建筑,“那儿是‘梧桐小院’‘云松小院’,再往前是‘柿子红了’,都是本村人办的民宿,火着呢!”朱启酒说,试验开始前,他走访调查过全国不少乡村民宿集群,“很多地方都是外来老板投资,村民打工挣工资。我认为,农村发展民宿产业应该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自己当老板,适当引进社会资本。”目前,大峪沟村有8家民宿正在运营,4家民宿正在建设,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
在博士小院找到热爱的事情
朱启酒还记得,“博士小院”建设过程中,天天有村民围观,“民宿是啥?”“白墙多不吉利!”“没围墙咋保证安全?”“吃喝拉撒哪能全在屋里?”有些心直口快的村民甚至断言——“兔子尾巴,长不了!”
“博士小院”就是这试验的破题一笔。小院内,除了干净整洁的客房,还有一间间主题鲜明的活动室,墙上的“课程表”颇具特色:园艺压花、观鸟研学、星光探索、植物识别、非遗拓印、农事劳动……总共10多门有关自然、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师中的博士有好几位。
“博士小院的‘博士’并非指学历。来到博士小院,找到热爱的事情,在某一方面沉心钻研,最终有所专长的人都可以叫‘博士’。”朱启酒说,正是这些丰富的课程,通过口口相传,吸引了大批游客和调研者慕名而来。
更重要的是,这些主题课程也同时面向全体村民免费开放,老人小孩都能参与其中,和城里来的游客一起互动、交流。渐渐地,村民们的思想解放了,对“博士小院”的看法也转变了——屋里装个马桶,舒服又方便;白墙灰瓦其实也挺顺眼……“这样的房子,就是不办民宿,自己住也舒服。”
专家给民宿产业做规划
几位在外工作多年、小有积蓄的村民回到家乡,开始学着“博士小院”的样子改造老宅、创办民宿。返乡创业者中,大多数是年轻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珊就在其中,她家的民宿“珊居”预计明年5月开业。
朱云松也是回乡创业者之一。“‘博士小院’给了我创业的信心,让我看到了农村的发展潜力。”她将老宅推倒,建起“云松小院”。房子建起来容易,如何才能经营好?“朱教授帮咱村引进‘智库’。”朱云松说,专家给民宿产业做了规划,“博士小院”还经常组织“博士课堂”,专家、村民全都能上台当老师,传授烹饪知识,培训家庭厨师,美化庭院,垃圾分类……
教授回乡、游子返乡,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全村一盘棋,成立了民宿联合体,在功能互补的前提下确立各家民宿发展方向。比如,以自然教育为主题的民宿活动空间有限,相邻的民宿在建设前期,就额外设计出更多场地,让资源和收益都能共享。
“博士小院”带动乡村民宿集群发展,张坊镇政府也让大峪沟村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升级。几年来,十里长的柏油马路贯通全村,连接每个自然村组,通往一家一户的胡同全部铺设了渗水地砖,民宿、胡同、田园、柿树组成了迷人的乡村图景。“村里的养老驿站已经建好,乡村公园也完工了,接下来还要修停车场,拓宽马路。路越走越宽,回来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朱启酒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北京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常熟市全力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工作
为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助力粮食安全,常熟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常抓不懈推...(16941)人阅读时间:2022-12-05从连花清瘟“错别字”做一场中医科普
说起中药连花清瘟,大家都不陌生,平时用它治疗感冒、流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1701)人阅读时间:2022-12-03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获评全国“五星
日前,全国农技中心公示2022年度全国五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名单,共60家,江苏省3家入选,...(10399)人阅读时间:2022-12-02昆山市农机部门“三个强化”全力保障秋
为全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稳步推进,昆山农机部门提前谋划、紧抓落实,充分发挥农业...(10865)人阅读时间:2022-12-02昭通大关:农技人才下沉一线转作风提效
今年以来,昭通市大关县把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与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相结合,广大农业...(16455)人阅读时间: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