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蜿蜒盘旋的山路走进秀山县钟灵镇凯堡村,满目青翠葱茏,空气湿润清新。村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致,还有火热的乡村生活。采摘茶叶和金银花、收购茶叶、加工茶叶……繁忙的生活里飘荡着村民的欢声笑语。
“我们钟灵镇凯堡村人在忙的这些事儿,都离不开他的努力。”村民们口中念叨的这个人,便是家庭农场的创办者——孙老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几十年、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孙老社在产业振兴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家庭农场,把万亩荒山变成茶山花海,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茶路;他还努力推动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山区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创办家庭农场 弃管茶园变“绿色银行”
钟灵镇凯堡村家庭农场,是一家种植、加工茶叶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基地。农场创建于2015年,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380多平方米。
走进家庭农场的茶叶基地,便可闻到弥漫山野的茶香,放眼望去,一垄垄剪裁规整的茶树绿意盎然,数十名采茶工分散穿梭在茶树间,管护这片茶山。家庭农场负责人孙老社介绍,从茶叶的采摘到管护,给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孙老社很早就进入了社会。艰苦的生活环境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和与贫困抗争的勇气。“只要能挣到钱,我什么都做过,做过木工、开办过农家乐,学习过炒茶……”
尽管做过很多事情,但是并未给孙老社一家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老社了解到秀山正在大力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并给予家庭农场创业者们很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2015年孙老社决定成立家庭农场。
带着这份“冲劲”,孙老社在凯堡村平岑组和后坝组承包了30余亩弃管茶园,投入到了创办家庭农场的创业道路之中,但创业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一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修水池、修路、维护茶园等都需要钱,资金成了我创办家庭农场上的最大阻力。办家庭农场的前期处处碰壁,还好政府这边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给予了我10万元的产业补贴,经过自己的一些学习和摸爬滚打,终于在2016年看见了成效。”孙老社如是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孙老社持之以恒的努力下,30余亩弃管茶园连片成行的茶叶青翠碧绿,茶香弥漫山野,每亩茶园年产值达3000余元。目前,孙老社将之前承包的30余亩弃管茶园全部无偿归还给了当地的村民自己来经营,自己则主要负责茶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这一举措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将弃管茶园变成“绿色银行”,发挥了生态效益。
推动产业多元化 荒废土地变致富源泉
钟灵镇凯堡村所在各村民小组,因临近钟灵水库,常年水分充足,有适宜种茶的先天优势。 然而,好的水土环境却没有长出好的产业。
2017年,孙老社回到自己出生地钟灵镇凯堡村上十里组,看着成片荒废的土地,他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想发展,就要用好钟灵镇凯堡村的自然资源,除了在家门口发展好茶产业,还要做好茶加工。”
说干就干,在无资金、无人才、无模式的情况下,孙老社把家庭农场开办到了十里组,专门从事茶叶种植、采摘、加工。
“村民用土地入股,除了在农场务工外,还可以获得土地收益分红。”孙老社介绍,农场快速转变山区农民传统经营模式,共流转荒山400余亩,发展了200余亩山银花,230余亩茶叶。
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品牌化运作,成功闯出一条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新型发展之路。
69岁的孙国清因年纪大了,无法外出务工。孙老社得知后主动找上门,让孙国清在家庭农场务工。茶叶采摘时孙国清在茶园里采茶,茶闲时就帮助管理农场茶园,年增收6000余元。
“家庭农场落户我们村,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好处。就带动我们创收方面,让我们生活越变越好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孙国清一边采茶一边高兴地说道。
像孙国清这样在家庭农场务工的群众还有很多。家庭农场也带动70余户300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了增收。
对于孙老社来讲,合作社就是要通过组织力量来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带领全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下一步,我们农场准备在秀山城里开门店,专门售卖我们家庭农场生产的茶叶,要让村民的茶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劲头。”孙老社表示。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擘画乡村新愿景 迸发振兴新活力
金秋时节,洮北大地铺金绣绿,稻谷飘香。田野中写满丰收的喜悦,庭院里充满幸福的笑声,...(15682)人阅读时间:2022-09-20数字加持农业发展增“智”
在通海县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占地4亩的大棚内各色月季花开满园、香气扑鼻。“我们每天...(18805)人阅读时间:2022-09-20延庆:西瓜是咱“致富果” 甜进果农“心
多彩秋季,走进延庆区康庄镇西红寺村的种植大棚,在绿叶掩映中,玲珑可爱的小西瓜正在静...(15430)人阅读时间:2022-09-20新品种更有“料” 延庆脆八棱海棠月底上
农业是乡村的第一大产业,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延庆区香营乡因地制宜,发展脆八棱海棠种...(19309)人阅读时间:2022-09-20盐津撂荒地 变蔬菜种植“聚宝盆”
今年以来,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多措并举,推进撂荒地整治,探索变“废”为“宝”发展路径...(12623)人阅读时间: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