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行走在长春广袤的田野,总会被阳光下泛着金色光芒的稻田所吸引。眼下,水稻已经陆续进入成熟期。
作为吉林省三大水稻优势主产区之一,水稻是长春市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284.56万亩,其中小町米系列种植面积占六成以上。由于昼夜温差大,又是一季稻,长春市稻米素以品质佳而著称。近年来,长春市组织引导农民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全面推进全程机械化。而绿色种植与技术创新依然是今年水稻生产的重中之重。以稻蟹综合种养为代表的水稻创新项目,正由试点开始向示范区、基地延伸;“稻田画”正在成为时下乡村旅游流行的主题……水稻成了乡村振兴的一杆大笔,绘出的是一幅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彩画卷,也正成为长春市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城的生动实践。
以稻为“媒” 观光农业启新程
来到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沿着观光栈道一路前行,两侧鲜花盛开、稻香扑鼻;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碧空下268公顷稻田一览无遗;俯瞰美景,由褐色水稻构成的“魅力九台”四个大字分外醒目……“稻田公园”里,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被风吹起的层层稻浪令人心旷神怡。
红光村坐落在饮马河西岸。这里以种稻闻名,素有“稻村”的美誉。得益于优质的水源灌溉,红光村的稻米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如今,红光村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又搞出了新名堂——在田里种植彩稻,绘制一幅美丽的“稻田画”;在稻田边种植鲜花、修建栈道,精心打造景观小品;配合稻田风光,深挖农耕文化建起村史馆和稻米产业展览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新路径。
“这儿太美了,闻着稻香,看着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听说红光村有座“稻田公园”,长春市民吴松泽一家专程驾车前来欣赏。正是坐拥这座美丽而又特殊的“稻田公园”,让红光村从原本一个普通的农业小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日前,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进行了公示,红光村榜上有名。红光村还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长春市乡村旅游精品村”。
柏油路环村而行、村路干净整洁、鲜花争相怒放。近年来,乡村旅游及其相关产业,逐渐成为红光村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每年都会有数千名游客到村里观光,品尝地道的“绿色大米”。
“来到咱们红光村,不仅可以闻得稻米香,还能走进稻田看美景、赏稻画、捕河蟹、逛展馆……”这几年发生在村里的变化,让红光村党总支书记李在德深感欣喜,“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发展现代农业,我们不仅实现了水稻种植村企联营,机械化生产、标准化作业、规模化经营,还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扮靓了美丽乡村,提升了人气指数,活跃了地方经济。”
近两年,围绕“三产融合”发展,长春市一些乡村以“大田园、大旅游、大体验”为开发主线,融合稻米产业、稻米文化、科研示范、民俗文化、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功能,稻米全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
一田多收 “稻+”走出新天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榆树市兴隆农牧专业合作社,就看准了这样的好路子,利用稻田养殖蛙类,实现蛙稻共生,一举两得。5日,笔者走进榆树市兴隆农牧专业合作社,这里的稻田与别人家不同,他们不担心水稻长势,而是检查起周边的网罩。
“轻一点,别给吓跑了。”该合作社负责人周明辉轻轻地打开防天敌的网罩“大门”,走进网罩里,站在田坎上可看见密密麻麻的、拇指大小的蛙在稻田里或歇息或觅食。“你看,我们的蛙长得多肥!”周明辉指着一只只腹部雪白、后肢短肥的小蛙,轻声细语地说。
水里的泥鳅,地上的蛇、鼠,天上的鸟……蛙的敌害特别多,所以周明辉在稻田里设下了“天罗地网”,架设了2米高的网罩。
“水稻和蛙,加起来每公顷年收入能达到60万元。今年兴隆合作社选取了4公顷左右地块作为稻蛙共生的试验田,并与多家餐饮店达成合作意向。”周明辉说。
兴隆合作社的稻蛙共生只是长春市“水稻+”种养模式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长春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国家级玉米研究项目在黑龙江省启动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重点专项2021年度“东华北春玉...(12276)人阅读时间:2022-09-13宿州:投足“真金白银” 筑牢粮食安全基
“目前土壤墒情总体充足,有利于玉米灌浆和大豆鼓粒,在后期不发生较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14792)人阅读时间:2022-09-10小龙虾产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近日,笔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共出口淡水小龙虾及其产品1693.1吨,同比增...(15308)人阅读时间:2022-09-10松原:不断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我们的肉牛产业项目,是在集约化规模种植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打造‘秸秆喂牛——蚯蚓...(14612)人阅读时间:2022-09-10加快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发展乡村产业,不仅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河...(12901)人阅读时间:202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