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凤台:增殖放流 守护“淮河稀珍”

时间:2022-07-20 17:38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放流池里,一尾尾活蹦乱跳的“淮王鱼”鱼苗顺着专用连接器皿放入淮河,开始了它们回归大自然之旅。这是日前笔者在凤台县淮河一号码头目睹的场景。 

  “这是我们第四次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本次共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万元,放流鱼苗250万尾,其中‘淮王鱼’4万尾。”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李伟说。  

  2021年,凤台县抓牢抓实淮河禁捕工作,将以往3个月的禁渔期调整为全年禁渔退捕期,以“淮王鱼”为重点保护对象,在长吻鮠(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10公里内设置大型警示牌9块。同时,全力做好退网退捕和“渔民上岸”工程,共计为267位上岸渔民建档立卡,保障住房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上岸渔民实现安居乐业。  

  “我们采取联合检查与分散检查相结合、水上检查与陆地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突击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和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捕捞行为。”凤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政中队中队长许良告诉笔者。  

  此外,早在2008年,凤台县就与安徽农业大学和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多年来已成功繁育“淮王鱼”1450万尾,并根据淮河生态资源情况,适时开展放流活动。从2020年开始,凤台县在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凤台核心区内,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集中放流活动。截至本次放流活动,仅“淮王鱼”这一稀有鱼种已累计投放62万尾。  

  据凤台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禁捕和增殖放流,曾经濒临灭绝的“淮王鱼”得到了较快恢复。7月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对长吻鮠保护区内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开展了渔业资源环境调查采集,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鱼类资源显著增加,种类较以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鱼类种群组成、群落结构等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标准。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安徽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