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食用菌产业,实实在在地令农民脱贫致富了,黄松甸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黄松甸镇作为“中国黑木耳之乡”和示范产业重镇,在李玉带动下,农民不仅栽培木耳致富,还有不少成了团队新的技术员,仅派往贵州一地指导产业发展的就有20余人。
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资源优势,加速玉木耳、玉珊瑚、黑木耳等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技术和产业对接,助推吉林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扶持食用菌科技小院建设,派驻专家、科技人员组成专家团队,通过零距离对接、零时差指导、零门槛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动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为农人谋过往、展新图。在吉林农业大学李玉及团队的实验室,可以品尝到“蘑菇面条”“木耳冰激凌”等新奇特科研产品。为什么会有这些新鲜的产品?李玉院士告诉笔者:“吉林省食用菌产业要真正发展,还要继续延伸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用菌加工产品约500多种,山东、福建、浙江等地食用菌加工产业发达,产品种类除了传统的干品、腌渍、即食、速冻、罐头、灵芝切片等,近年来不断开发出蘑菇酱、蘑菇米面、蘑菇饮料、蘑菇调味粉、灵芝孢子粉等产品,获得市场青睐。相比较而言,吉林省食用菌产业仍然处于“种菌卖菌”阶段,食用菌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总体加工率不足6%,主要还是销售菌棒或鲜品为主,只有部分干品、腌制品等初加工产品流通于市场,产品附加值低。
李玉表示,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他建议,下一阶段,吉林省可以积极组织医药、食品等跨行业力量,加快桑黄、灵芝、黑木耳、羊肚菌等保健品、药品研制,打造吉林千亿级食用菌全产业链高地。
李玉院士及团队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与科研攻关,将吉林省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并且成为吉林省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之一。目前,吉林省食用菌产业总体呈带状分布,重点以中部半山区、东部山区为主,沿302国道形成敦化、和龙、图们、延吉、珲春、安图、汪清、蛟河等食用菌优势生产基地,形成了百公里蘑菇长廊。现在,由李玉团队帮助建立的磐石市取柴河滑子蘑基地、松山镇灵芝基地、白山大山合香菇基地、德惠米沙子金针菇基地、和龙八家子桑黄基地等,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旅产品是赋予农产品更高附加值的一个方向。挖掘培育“吉菌”文化,可以让“吉菌”成为吉林省又一张名片。李玉院士建议打造吉林菌物博物馆,建设一批以食用菌为主题,民族文化、休闲康养相结合的黑木耳、香菇、灵芝、桑黄特色小镇、特色村,规划建设特色食用菌美食文化广场、街区。做足“吉菌+”文章,以促进食用菌消费作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菌-旅”融合发展,推进“吉菌+培训教育”“吉菌+旅游+文化创意”“吉菌+药膳饮食+康养”“吉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多模式、多业态发展。
进入6月,吉林大地莺飞草长,又到了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吉林省部分食用菌也进入生长期。食用菌产业是吉林省传统高效特色产业,也是吉林省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之一。近年来,吉林省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产业优势日益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认为,下一阶段吉林省要做足“吉菌”文章,让食用菌产业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吉林省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增加农产品竞争力,品牌是关键。李玉告诉笔者,“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吉林长白山灵芝”“吉林长白山香菇”等区域公用品牌可以做大做强,这样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此基础上,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行动,建立健全产地准出、上市检测制度,构建覆盖生产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的“一菌一码”“吉菌”追溯服务体系,“吉菌”优质品质显而易见,消费者自然更加青睐。
2021年4月,吉林长白山黑木耳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作为吉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总负责人,李玉不仅把食用菌培训课堂开在田间地头,除了现场向农民手把手传授食用菌种植技术,还一直致力于食用菌的深加工研发,继而打造产业链,进而树立品牌,让“吉菌”美名传扬海内外。
木耳肽、木耳活性多糖、木耳双蛋白……这些科技名词不只停留在实验室,很多菇农也知道其中的意义,它们可以延伸的产业链,正是乡村振兴的又一利器。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吉林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寸寸良田 寸寸金
6月1日,遂平县常庄镇龙泉村一块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从地头到地尾来回收麦,...(14585)人阅读时间:2022-06-07四川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到“十四五
●四川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20.9万人,全省有各类农房1400万余户,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各地要...(15387)人阅读时间:2022-06-06“安心在外务工,俺们帮你收麦”
麦浪层层,机器轰鸣,时下的中原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5月31日,家住邓州市裴营乡房营村的王...(18662)人阅读时间:2022-06-06“新麦26”晚播之年创丰收
又是一年麦收时,为确保夏粮丰收,客观准确评估因去年暴雨晚播的“新麦26”优质超强筋小麦...(16789)人阅读时间:2022-06-06临沧:以“含绿量”谋“含金量”
初夏时节,澜沧江两岸,山峦含黛,薄雾缭绕,处处好风光。行走在恒春之都临沧,一幅美丽...(19980)人阅读时间: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