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一天不耽误、一户不落下、一亩不撂荒”——写在四平市春耕工作收尾之际(2)

时间:2022-05-13 15:07人气:来源: 吉林日报

  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前桥村,年产水稻4822吨,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村。村民王伟光今年48岁,家有水田75亩。农闲时他和妻子在伊通县城居住,打些零工贴补家用。4月4日,他们分别向社区和村里提出了返乡种地申请,村委会立即开具证明,提供给社区。当天下午,他们就坐上了返乡专线车。

  4月5日一早,在自家的大棚里,王伟光夫妻俩开始了水稻育苗。“提交申请后,专线车接回家,真安心。而且回来得正好,一点也没耽误。”

  为了不误农时,伊通县组建了在外滞留农民转运联合工作组,第一时间在全县设立9个乘车点,开通8条专线,“点对点”将农民转运回居住地。

  “村里通过申请的返乡农民有81人,还有13人因为其他原因不能及时返回,我们也都做了相应安排。”前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力说,“村里春耕,啥问题没有。”

  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四平市为返乡农民提供全程、亲情服务。组织属地乡镇开展“一对一”服务,地毯式摸排域外拟返乡农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分门别类,做到应返尽返、应接尽接。对不能返乡的农民,在尊重本人意愿前提下,发展代耕代种、土地托管、亲邻互助,帮助种上地、种好地,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确保农资供应到位。建立农资保供专班,设立农资保供热线电话,畅通农资绿色通道,抢抓公路、铁路、港口有序开通的时机,紧急组织抢装抢运,确保农资供应充足。打通农资下乡“最后100米”,有序放开农资经营门店,畅通农资营销网络,发展电话订购、线上销售,推广“点对点”配送服务,让农民坐在家里就能买到放心种、放心肥。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办理“应急物资通行证”,加快农资下摆入户。在综合施策下,农资筹备受疫情影响微乎其微,种子、化肥、农药满足春耕需求,农资到户率与去年同期持平。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部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联合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网上直销、电话订购等营销数量增多的特殊形势,研究探索加强监管的有效途径,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备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44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27车次,检查企业、门店、农户708个次,农资市场井然有序。

  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银信机构、“粮食银行”作用,多方筹措备春耕生产资金,创新启动“粮食银行”农资采购3000元/公顷定金提前支付模式,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提高自我筹集资金能力,补足备春耕资金缺口。全市共筹集备春耕生产资金24.8亿元。

  组织农机具检修。市、县两级农机推广专业人员,主动对接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全面检修、调试农机具,保质保量投入春耕。截至目前,全市新购置农机具320台套,同比增长10%;培训农机手和修理工1.69万人;筹措农机检修资金222万元;检修调试农用机械12万台套,占计划检修量的100%。

  4月9日,在铁西区新发村,四平市福和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福和,正在院里检修农机设备。他的农场有200多公顷土地,得抓紧干。好在仓库里还存有200多吨化肥,按照每公顷一吨计算,这些化肥正好够用。

  “政府这边也帮忙联系种子了,现在啥也不缺,把地好好收拾收拾就准备开种了。虽然今年因为疫情耽误了点儿时间,但还不算晚。”李福和告诉记者。

  藏粮于技 培训指导全程服务

  “要根据地力选择种植品种,确定种植密度。特别是河套地区,要实行宽窄行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最低要保证7万株左右;沙坨、平洼地,建议每公顷在6.5万株到7万株之间。”双辽市高级农艺师张建华,正以“云培训”方式给村民上种植技术课。

  面对疫情影响,四平市农业农村系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优势,以线上培训为主导,创新实施新素质农民冬春科技培训行动。研究制定了“百千万+”培训模式,即组织100名知名专家、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录制科学培训视频课件,遴选1000名高素质农民作为宣传员,利用微信、“吉农云”手机APP等平台开展学习,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家族、村屯,辐射全市几十万农户,并提供全程“保姆式”指导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线上科技培训体系,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现已培训7.9万人次,深受农村干部群众欢迎。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