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山,“一亩油茶半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7.1万亩,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油茶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柘城,辣椒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全县把辣椒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对种植区域、加工、仓储、市场、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进行了合理布局,全县已发展三樱椒40万亩,年产干辣椒12万吨,交易量60万吨,形成了“全国辣椒进柘城、柘城辣椒卖全球”的良好态势。
南阳艾草、开封菊花、洛阳沟域经济、新县旅游……河南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施养殖富民、科技支撑、乡村旅游、电商流通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
强化就业帮扶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大早,家住杞县邢口镇孙洼村的屈会杰就赶到了苏木乡苏木村的社区学校,她是学校的一名保育员。
之前屈会杰赋闲在家,一家5口人只有丈夫一人工作,日子过得拮据。今年年初,杞县人社局在苏木乡组织免费技能提升培训,她毫不犹豫报了名。“参加培训不但免费,每天还补贴30块钱,拿到了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后,县人社局给我介绍了三个工作,我选择去离家不远的学校工作,每月工资3400多元。”屈会杰说。
今年以来,河南省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对脱贫人员进行“订单式”“定向式”免费培训,支持脱贫地区“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接受技能教育,促进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与此同时,河南省继续推动稳岗就业,与广东、上海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就业帮扶直通车”,对有外出意愿的脱贫人员实行点对点、组团式劳务输出。依托帮带企业、农民合作社、扶贫车间等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截至11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外出务工227.1万人,较去年年底增加21.68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3.53万人,其中灾后新增公益性岗位15.18万个,就业结构得到优化。
当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怎么办?那就搬出去。
濮阳县黄河滩区移民陈瑞平对此感触颇深。“之前住在滩区,房子经常被淹,滩区也没啥工业项目,不好找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陈瑞平的家搬到了濮阳县习城乡政府所在地,不仅住得舒适,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我现在步行几分钟就能到上班的地方,在一家电器公司当仓库管理员,不仅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还可以照顾80岁的婆婆。两个孩子也在社区的学校上学,接送很方便。”陈瑞平说,她丈夫目前在深圳打工,一个月有6000多元工资。
越来越多像陈瑞平一样的老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拔掉穷根。河南省聚焦85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5.97万名搬迁人口,加大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河南省强化搬迁后扶工作,大力促进就业增收、强化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逐步推动社会融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打造安心、贴心、暖心、舒心和放心社区,努力把搬迁安置点建成巩固脱贫成果的“新支点”、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城乡融合的“新亮点”。
时值年末,天寒地冻,脱贫群众如火如荼地朝着幸福生活而奋斗。
这奋斗接续乡村振兴,连着农村新气象。
河南乡村日日新
林州黄华镇庙荒村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潢川推行“稻虾共作”模式,实现“...(14990)人阅读时间:2021-12-28山东省沂水县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农技人员是农技推广服务的主导力...(12883)人阅读时间:2021-12-27莒县抓好“三个重点”全力推进美丽乡村
莒县始终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结合农村人居环境...(15298)人阅读时间:2021-12-27怒江州:促就业服务精准到户到人
今年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创新思路,不断发掘就业渠道,通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东西...(18808)人阅读时间:2021-12-27天津:40万吨地产蔬菜供“两节”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进武清区、蓟州区、宁河区等多个涉农区温室大棚,菜农们正在精心种植...(12952)人阅读时间: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