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济宁市全域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用+”模式

时间:2021-11-26 16:32人气:来源: 山东农业信息网

  济宁市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在任城区试点推行“信用+”治理模式,在激励群众主动参与、长效维护人居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宁市在全市推广任城区的做法,致力于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信”模式。目前,已经有4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街道建立农村人居环境信用积分制度,建设积分超市18处,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融入群众的信用生活。经验做法被《信用中国》《大众日报》《山东改革》等重要媒体予以刊发。 

  一、加强信用监管,人居环境由“突击战”变为“长效抓” 

  2021年,任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信用中心,全域打造农村基层治理社会信用体系,探索推行“信治善治”模式。在具体工作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信用体系建设,激励群众主动发挥主体作用。 

  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印发《任城区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明确把志愿服务、义务出工、门前“三包”等列为村民信用监管重点事项,为全区18周岁以上的村民全部建立了信用档案。对自愿参加卫生扫除、义务植绿护绿、创建美丽庭院等58项正面行为,进行信用加分;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坏公共设施等54项负面行为,扣减信用分,并依托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综合各方面评价情况,自动生成信用等级。对庭院卫生环境较差的,依据村规民约,由村信用评审会发放《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进行提醒,督促抓好整改;对整改不力、屡教不改的,发放《失信减分告知书》,将其失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通过推行信用监管,强化日常保洁,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村容村貌,大大减少了以往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有效避免了临时会战、突击整治现象,建立起了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全区有116个村成功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零雇工”。 

  二、开展信用活动,广大群众由“旁观者”变为“主力军” 

  坚持“党委政府工作开展到哪里,信用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基础设施维护、卫生死角清理等村级公共事务与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常态化、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 

  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各镇(街道)精心设计了“信用+环卫保洁”、“信用+绿化养护”、“信用+路面整修”、“信用+沟渠疏通”等10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实行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按照志愿招募—培训动员—活动实施—成果验收—积分兑换—信息公示“六步工作法”,统一发布招募令,规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5月份以来,全区累计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4723场次,招募党员群众志愿者60000余人次,辐射带动数十万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了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叫响了“信用+”服务品牌。二十里铺大屯村自行购买绿化修剪工具,全村老少齐上阵,每年节省绿化维护费用8万元。7月份,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到村实地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三、善用信用激励,村民观念由“顾小家”变为“为大家” 

  为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信用建设,助力村级公共事务,支持党委政府工作,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推出10大惠民便民“诚信礼包”,对诚信等级高的村民,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免缴水费物业费、补贴养老医疗保险等优惠政策,真正体现“诚信有礼、信用有价”。区财政提供每村每月750元的补助资金,对参加“信用+”志愿服务活动的群众,当场发放“信用积分兑换卡”,凭卡可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各镇街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每村每月表彰5—10名“信用之星”,发放价值600—1000元的实物奖励,增强诚信村民的荣誉感,让他们既得实惠、又有面子。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立村民信用等级公开栏,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信用二维码,实时公示每个家庭、每个村民的信用星级,切实强化了群众的荣耻观念。通过旗帜鲜明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导向,提升了村民素质,净化了村风民风,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生动局面。 

  四、坚持信用引领,村级事务由“少数干”变为“众人扛”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