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数字赋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1-12 13:01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

  数字农业是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等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推进农业数字化。河南是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培育壮大农业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河南省数字农业稳步推进但仍存在短板

  近年来,河南省在“互联网+农业”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智慧农机、畜牧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新技术新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物联网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建成了全省小麦苗情远程监测系统、大田智能物联系统等多个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在农业大田生产、设施农业经营、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领域建立了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启动了智能传感器、信息安全、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等特色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精准化、集约化。二是电子商务快速推进。制定实施“一村九园”数字化建设规范(试行),认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0个,推动建设6个省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实施特色农产品电商出村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40285个,在线上共开展政务审批、市场行情发布、专家远程支撑等公益服务6093.7万次。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完成省追溯平台与“三农”信息平台对接,推动追溯平台功能优化,累计1800个省级追溯点上线运行,1.1万家“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入驻追溯平台。坚持证码合一,推广“合格证+追溯码”标识,打造一批追溯示范区。四是农机信息化建设加快进行。2020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8%以上,机械耕整地做到了应耕尽耕。

  当前,河南省数字农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广还不够广泛,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还不够。存在一些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比如农业物联网生命体感知、智能控制、动植物生长模型和农业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核心技术尚未攻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少。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技术技能与数字农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全方位推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是未来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立足当前实际,从长远发展和战略考量,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快数据资源共享。整合多部门涉农监测平台,建设农业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构建和完善卫星、航空、地面无线传感器等“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加快建设农业农村数字资源体系。有效整合现有农业基础数据资源,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造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数字技术服务架构,打破地区、行业和部门分割,实现开放共享。构建农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基础数据资源体系,重点建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耕地资源、农业水资源、农业气象、重要农业生物资源、大宗农作物生产、农产品市场交易以及农业投入品监管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完善的农业大数据。

  二是扩大推广应用。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智能化。加大设施农业智能化示范应用,实施精准化生产、精细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建设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粮食作物、畜产品等生产加工基地,完善现代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物流仓储智能化。大力发展水产智慧养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农机大数据系统,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

  三是发展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加快农业信息化软件创新、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发展面向农业大数据的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培育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分享农业等,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和产业化。推进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延长数字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培育农业大数据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农业大数据交易,建设农业大数据产业集群。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