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春市秋收工作已进入尾声,农安县几处曾经杂草丛生的盐碱地里传出农机轰隆声和农民收获的欢笑,多年的荒地也丰收了。
在推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长春市从现代农业模式中汲取精华,学习并应用耕作技术,让昔日的农耕荒地从“盐碱白”逐步变成“生态绿”。
保护性耕作 让土地干湿分离
“我用保护性耕作种地将近10年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地不旱也不涝,就跟‘海绵’一样,所以我想把好方法用在荒地应该也能有好收获,从今年秋收的效果看,果然不错。”农安县巴吉垒镇太平山村里,种粮大户李彦君在一处荒地种玉米,每公顷产量达到了1.2万公斤。
让土地有一定的排涝能力是改良荒地的关键。通过专家建议和经验,李彦君避开容易积水的地貌,分散种植,以人工和小机具耕作为主,搭配适合的种肥,通过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等技术,让水分不留在浅层,渗入深层。“一般深松深度在30厘米左右,我们会更深点,这样作物根茎更牢固不容易倒伏。整个改良过程主要针对土壤透水性,缓解土壤板结、盐碱泛白。”李彦君告诉记者,明年他计划增加30公顷的耕作面积,使这片荒地形成规模提高粮食产量。
旱田换水田 建渠引水“透析”盐碱地
“今年绿色水稻的收成让我挺意外,每公顷增收5000元左右,明年我打算多改种些水田。”农安县三岗镇永远村农民刘恩海来到自家农田,计划着未来如何增收。三岗镇以种植玉米为主,但受困于弱碱土质,产量一直没有起色。今年开始,不少农民像刘恩海一样,将旱田改造成水田,尝到了改造后的“甜头”。
镇里通过与长春卓然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因地制宜开发建成了水稻种植基地,先后改造弱碱地块近百公顷,建水渠、引活水、修耕道……通过耕地改造和“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建成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弱碱良田,使土地效能越来越高。
旱田改水田仅仅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将其变成高产良田。“我们在弱碱地上种了280公顷绿色水稻,都是‘喝’泉水长大的。”基地负责人赵柏忠说,将活水引入农田,可以不断弱化土壤的碱性,增加土壤肥力,使根系环境适合水稻生长,产量稳定、抗低温、抗倒伏。
给土地加“养料” 荒地显生机
深秋的农安县黄鱼圈乡潘家坨子村,种粮大户潘太刚已经开始为明年的水稻种植做准备了。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台稻秆还田耙浆机穿梭在稻田里,所到之处留下匀细的黑土,把稻草和泥土翻浆在一起,生成天然的绿色肥料。
“我已经连续3年用‘给土壤施有机肥+稻草还田’的模式了,盐碱地有了明显变化,每公顷产量提高700多公斤。”潘太刚说,与玉米地相比,稻田更加容易使秸秆腐熟,达到减肥增产的最佳效果,有机肥在明年插秧前提前洒到地里养土,减少对作物的化肥使用。稻草入土率超过90%,水稻增产5%~10%,减少化肥投入20%,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1000余元……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金玄吉用一组数据道出稻草还田的技术优势。
四川再生稻喜获丰收 总产有望突破57万吨
当前,川东南地区再生稻收获已近尾声。10月22日,记者从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再生稻大面积...(12745)人阅读时间:2021-10-25新农人返乡创业门路多
“现在行情好,水果黄瓜每斤能卖到5元,千禧果每斤能卖到15元。”近日,郏县白庙乡下叶村...(12205)人阅读时间:2021-10-22锚定“两个确保” 交上出彩答卷 乡村振
“兰考不仅有责任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致贫的底线,还要创新机制、总结经验,在巩固...(16416)人阅读时间:2021-10-22因地制宜做活山水文章
金色秋天,走在安源区青山镇风龙森林公园的山路上,有漫山遍野的小雏菊,野板栗、油茶、...(15852)人阅读时间:2021-10-22萍乡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麻山幸福村举办水果采摘节,市民纷至沓来,享受采摘收获的乐趣;萍莲高速公路开通后,沿...(13631)人阅读时间: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