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公路先行。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不仅是群众出行的通达之路,更是通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近年以来,经过大足交通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战,2138公里“四好农村路”不但串起一条条“致富线”“风景线”,更带去了人气,聚集了财气。
路边有产业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近日,重庆市大足区“十里荷棠·山湾时光·谢家湾”人流涌动,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乡村风光。这里总规划10000亩,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改造与荷田建设等。山坡上的海棠与民居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田园美景。
一条条草油产业公路通往了“十里荷棠·山湾时光·谢家湾”荷塘基地、果苗基地、水果基地、水产基地和民宿、农家乐,随着“十里荷棠·山湾时光·谢家湾”名气日渐扩大,周末、节假日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乘着公路建设的东风,这个“养在深闺待人识”的传统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不仅让百姓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安全,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交通的便利,而且景观公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休闲采摘垂钓。
“路通了,游客纷至沓来。我在这里做帮厨,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比以前种地轻松,我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唐生碧是谢家湾土生土长的村民,随着村里乡村旅游逐步发展,她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顾家就业两不误。
与此同时,公路的通畅吸引了一大批业主落户发展种植养殖业,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带动了群众致富。
公路畅了 “土货”俏了 村民笑了
谢家湾里的夜晚热闹非凡,灯光秀和空中的气球衬托出浓浓节日氛围。
“这南瓜是自己种的,生煎、煮汤或做南瓜饼特别好吃,6角钱一斤!”进出谢家湾的宝棠路边出口旁边,棠香街道五星社区居民刘亨荣坐在运南瓜的三轮车上笑意盈盈,一口地道的重庆方言格外亲切。
刘亨荣今年63岁,看起来单薄瘦削,让人很难将他和“农特产土货”的生意老板联系起来。刘亨荣介绍,自己跑生意的习惯和经验都是源自父亲。父亲一直跟随亲友跑服装生意,久而久之,父亲也对经商轻车驾熟,但奈何本钱不足,自己单干困难。头脑灵活、眼尖的父亲发觉在农村可以卖的东西很多,比如常见的有二手车、蔬菜、小家电、中老年人衣服、卤煮食品、个性饰品、肥料、化妆品、花卉苗木、农用器械等商机无限。
刘亨荣觉得,国家正在建设新农村,各种基础设施的建立,让农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条件也越来越高,卖“农特产土货”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比如早些年没有智能手机时期,他就在周边镇(街)做土鸡蛋买卖。骑上摩托车到村民家或养殖户手中买到鸡蛋,然后借助便捷的公路及时送往城区,即使一个鸡蛋只有3-5分收入,但薄利多销的方式也让刘亨荣几年间赚的钵满盆盈。而今,“不怕少进货,不能有余货”变成是他经常唠叨伙计们的口头禅。
公路助力 村民三千斤稻谷换真金白银
国庆假期,大足区龙石镇石龙村1组56岁的杨元蓉家3000公斤稻谷售卖成功。近日,笔者了解到,一位从大足城区来的杨成开老板,专门开来卡车上门收购。
龙石镇位于大足区的西南角,距大足城区23公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石龙村仅靠1条马帮驿道与外界相连,是大足交通建设条件最困难的村之一。
“以前没有通路的时候,赶集走路要走一两个小时,没有硬化这路时,骑摩托车出行都很困难,村里修房建屋或迎亲嫁娶等事拿点东西都很困难。”杨元蓉记忆犹新。
勤劳肯干,种稻谷、种玉米,但因交通闭塞,产品卖不出去。好在当地交通部门大力支持,村里修通产业路,解决了农产品卖难,杨元蓉种了30亩水稻、6亩玉米,发展了8亩水面养殖,2020年收入4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脱贫之星”。
“现如今,家里的农产品在产业基地打包装车,沿着村道上S303道直接上潼荣高速,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手中点着近5000元的崭新钞票,杨元蓉难掩喜悦。
“大姐,你家的稻谷晾晒得干,‘车’得干净,而且就在公路边,明年我们还来你家收购。”稻客老板杨成开上车临走前,还不忘给杨元蓉打招呼。
一条条通畅的农村公路,盘活了一个个美丽乡村。这个生动的事例,验证了一路通百业兴。而今,大足区27个镇街“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成为现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吉林:“绿色银行”让农民实现四季创收
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黑土地”资源禀赋和东北地区冷凉气候独特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和...(17740)人阅读时间:2021-10-11引进种植新品种 天津市西青区大柳滩村稻
在杨柳青镇大柳滩村,一畈畈水稻颗粒饱满、长势喜人。这是今年大柳滩村推广种植的水稻品...(11584)人阅读时间:2021-10-09武威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进口小麦
记者10月8日从兰州海关获悉,武威市首次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总重2646吨小麦于国庆假期运抵...(18910)人阅读时间:2021-10-09津沽稻花香 农家游助增收
稻田掀金浪,累累硕果香。金秋十月,津沽大地迎来丰收季,100万亩小站稻一片金黄,20万亩林...(12347)人阅读时间:2021-10-09高台县:制种玉米喜丰收 农企双赢笑开颜
高台县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制种玉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企业和农民实现产...(17735)人阅读时间: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