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大美壮乡唱响“钱粮双增”丰收礼赞

时间:2021-09-26 15:20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秋分时节,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冲口屯稻穗金黄、瓜果飘香,田埂上野花怒放,村庄里欢歌笑语。在村民姜兆飞看来,冲口屯北靠郁江,山塘水域面积400多亩,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从2017年开始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村民们积极性很高,现正齐心协力打造彰显浓郁地方特色的‘古镇乡愁’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向全域旅游目标推进,增收致富的大道越走越宽广。”姜兆飞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喜悦不光来自村美人和,还有全区农业连年“大丰收”:港南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等称号,连续十年获得广西产粮大县、广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十三五”时期全区50个贫困村、4.7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

  春华灼灼,秋实离离。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八桂大地一派“钱粮双增”的喜人景象——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区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强一产促增长”成效突出,2021年上半年广西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9%,创23年来最大增幅,两年平均增长5.4%,实现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区平均水平、高于年度预期目标任务“三个高于”;下半年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势头,1-8月持续较快增长。

  踏着丰收礼赞的节拍,壮乡人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大步迈进。

  形式多样庆丰收 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在广西广大农村,自古就有与稻作文化的兴起与盛行相伴相生的节庆活动。

  壮语中的“那”,即水稻田。广西许多地名以“那”命名,特别在桂南、桂西地区,几乎随处可见,形成独特的“那”田园景观和“那”民俗风情。其中,隆安壮族稻作文化历史悠久,大石铲祭祀遗址、“雒田”遗址景观、稻神祭习俗遗存最具特色,被学术界誉为“那”文化之都。

  “广西具有独特的稻作历史文化遗址景观,被认定为我国栽培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隆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在这一区域因地制宜创造了“依潮水上下”而耕作的“雒田”生产方式,开辟了我国最早的有相当耕作规模和完备灌溉系统的水稻田,2014年布泉河稻田景观被评为中国美丽田园。“目前全县正努力打造壮族‘那’文化品牌,编制了保护与发展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让壮族‘那’文化品牌成为隆安县文化的最亮点。”该负责人说。

  位于龙胜县的龙脊梯田,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梯田分布在海拔200米至1450米之间的各个乡镇中,梯田落差大、层级多,层级最多达1100多级,最大坡度达50度……早在2017年,“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就通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龙胜全县以龙脊梯田为龙头,打造出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惠及当时贫困人口2600多户8000多人,实现“县有支柱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

  在今年丰收节主会场——贵港市港南区,50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区的落成尽显发展硕果。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6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区2.6个百分点,初步形成粮食、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糖料蔗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格局。据农情统计,广西全区早稻种植面积逾1238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2.46%;全区晚稻插秧面积1263余万亩,同比持平略增,秋粮面积超过3062万亩,丰收已成定局。

  “与稻作文化有关的节庆文化活动在广西还有很多,如稻花节、仓神节、娅王节等等,都是稻作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人士指出,今年丰收节“三喜叠加”,恰逢党的百年华诞,又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新征程开启,丰收节活动包括三个层面:六个主场活动、系列重点活动和各地特色活动。其中,主场活动安排在贵港市港南区、南宁市武鸣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永福县、陆川县及来宾市兴宾区,响应了农民丰收节活动下沉到各县区、广大农村地区的要求;系列活动包括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的第三届“广西稻渔丰收节”“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公益视频大赛(广西赛区)以及金秋消费季活动等;同时,各地发挥地域特色民族民俗文化品牌的魅力,举办一系列民俗文化表演、为农服务以及产品展示等活动,真正营造出全民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日庆祝场面。

  立足特色产业旺 “钱粮双增”好日子节节攀升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