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秸”尽所能拓宽乡村振兴路(2)

时间:2021-09-24 16:12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据马元龙介绍,民和县青贮饲料加工工作从8月底陆续铺开,养殖场养殖户青贮、饲草加工企业配送等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预计10月底全县能完成青贮配送12万吨。

  秸秆种植拯救撂荒地

  有着广阔前景的饲草秸秆加工产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种植大户。记者在总堡乡总垣村种植大户袁巧英家的地头看到,一台玉米秸秆收割粉碎一体机在玉米地里往返穿梭,机械所经之处,玉米秸秆被唰唰割倒,并通过车载粉碎设备加工成秸秆碎屑,收割加工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一亩地玉米秸秆的收割加工。袁巧英告诉记者,当日共收割加工玉米秸秆24亩,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效率高多了。

  记者了解到,袁巧英流转了当地700亩耕地进行耕种经营,其中300亩玉米将全部用来加工青贮配送给养殖企业。

  袁巧英说,去年雨水好,玉米秸秆产量高,亩均纯收入四五百元。今年受干旱影响,玉米秸秆产量不如去年好,除去土地流转费和耕种生产成本费用,估计每亩也能净赚二三百元。

  尝到秸秆青贮的甜头,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一些多年撂荒的山区耕地重新种上了庄稼。李二堡镇牙儿山村村民周兆福一家人原本只有10亩耕地,因为这几年全膜玉米种植产量高,玉米秸秆又值钱。于是,他把本村举家外出农户的20余亩闲置撂荒地利用起来,种植了全膜玉米。

  李二堡镇范家村村民马有布告诉记者,全膜玉米种植推广后旱涝保收,让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重新拾起了自家的撂荒地,种上了全膜玉米,一边外出打工挣了钱,一边在庄稼地里刨“金”。据了解,仅范家村重新开犁耕种的撂荒地就达300余亩。

  范家村300余亩地复垦复种仅仅是民和县撂荒地复垦复种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民和县今年1.5万多亩的撂荒地得以复垦复种。同时,民和县对复垦撂荒地每亩支持有机肥50公斤、地膜7公斤、玉米种子1.5公斤,减轻了撂荒地复垦复种成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复垦复种的积极性。

  据该县农科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30万亩,秸秆产量达103万吨,饲草转化率达56.1%,全县养殖场(合作社)达30余家,家庭牧场养殖户达5800多户,牛羊猪出栏量达44万头(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民和县30万亩玉米地,有力推进了种养产业发展势头,唱响了广袤田野里的嘹亮牧歌,也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