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拉长番薯产业链 助农户增收致富

时间:2021-09-14 13:33人气:来源: 浙江农业信息网

  宁波市宁海、余姚、奉化、象山等地的一些山区乡镇,村民保持着种植番薯的传统。过去,采收上来的番薯以加工淀粉为主,制作成番薯粉丝、番薯面,一些农户还有用番薯制作烧酒的习惯,以提高番薯的附加值。

  番薯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和有益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这两年,以鲜食为主的小番薯应运而生,走上市民的餐桌。

  从过去一年种一季到如今一年种植两季,从以加工淀粉为主向鲜食拓展,番薯这一传统农业产品正在实现华丽转身。

  番薯加工

  开辟一条增收门路

  铜岭脚是宁海县茶院乡的一个村庄,只有百来户人家。村庄不大,但名声却不小,有宁海“番薯面加工第一村”之称,番薯面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小小番薯为村庄添彩,也给村民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收入。

  轧粉、沉淀、过滤……经过一道道工序,番薯被加工成了直径60厘米的圆形饼块,一块有20多公斤重。等饼块冷却后,再用机器制作成番薯面。

  蒋伟国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型番薯面加工厂,说起这一行,他头头是道。蒋伟国告诉笔者,他一年到头都在忙着加工番薯面,一天可以加工350公斤到400公斤,冬季尤为忙碌。产品主要销往超市和菜市场,平均价格为40元/公斤。加工番薯面的机器是蒋伟国自己研制的,这家小小的工厂已通过了SC生产认证。

  据统计,铜岭脚村的番薯面年产量在150吨左右,占到整个宁海县番薯面年产量的四分之一。目前,村里共有两家工厂通过了SC生产认证。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人士介绍,该县现有番薯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种植区域包括茶院、力洋、岔路、前童等乡镇,番薯平均亩产2250公斤,加工产品主要有番薯粉、番薯面及一部分番薯酒。

  近年来,随着优质、高产番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种植、生产技术的推广,加之由番薯原料制作的面、粉、麻糍等产品在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拓展市场,番薯及其制品产业已成为宁海农户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作为一种旱粮,番薯不占用水田,种植适应性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粮食作物,尤其适宜在低山缓坡种植。

  在茶院乡道士桥村,宁波道合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在油茶树下套种了30亩番薯,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该公司总经理杨贤挺说,番薯打碎后加工成淀粉,年产量有2万多公斤。

  奉化大堰山清水秀,土壤的pH值呈偏碱性,特别适合番薯种植和生长,该镇农户种植番薯,亩收入最高的可达1.5万元。竹林村僻居奉化西南一隅,与新昌交界,该村有劳动力的家庭都在种植番薯,番薯是当地村民的一大收入来源。每年进入10月,家家户户晾晒的番薯面,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叶士海是大堰的一名番薯栽培“土”专家,潜心研究番薯种植技术40多年。近年来,他向当地农户传授番薯高产种植技术,使大部分农户种植的番薯增产一倍以上。他还走出大堰,把番薯种植技术传播到宁海的一些乡镇。叶士海表示,番薯储藏相对简单,阴凉地方就可以堆放,对山区农户来说,种植番薯是一条不错的增收路子。

  在余姚四明山、大岚、梁弄等乡镇,每到金秋季节,家家户户制作四明山区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番薯枣及番薯粉丝。村里的开阔场地和村民家的庭院里,晾晒着晶莹剔透的粉丝。从赠送亲朋好友到打开市场,番薯粉丝这一传统土特产成了香饽饽,卖出了好价钱。前来四明山区游玩的客人尽兴而归时,总会带些手工制作的番薯制品回家,仅番薯枣一项,每年就能为当地农户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

  迎合需求

  试种鲜食小香薯

  宁波市番薯常年种植面积六七万亩。传统种植模式下,番薯一般四五月份种下,十月份收获,一年只种一季。

  7月下旬,在奉化区大堰镇沙柯村金缘生态番薯示范基地,今年第一批小香薯采收了。看到番薯提前采收,村里的一些老农感慨:“开挖番薯,从来没有这么早!”

  据了解,此次试验改变了原有的栽培模式,采用二季栽培方法。在烈日炎炎的7月,小香薯提前上市,这在全市也是首次。

  近年来,由于山区青壮年人口不断流出,导致番薯种植面积下降,但市场对健康粗粮食品的热捧度却在上升。为此,改变传统的番薯种植模式势在必行。

  去年,大堰镇政府引进企业,采用农业以工业化管理模式,在该镇沙柯村建立番薯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优质番薯产业。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