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蜜瓜之乡”擦亮金字招牌——民勤县做大蜜瓜产业见闻

时间:2021-08-31 11:11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日报

  金秋时节,20万亩蜜瓜在民勤大地陆续成熟,满眼生机勃勃。

  为了收到优质蜜瓜,陕西客商栾建建在烈日下晒了十多天,但他认为值得:“每天能收购2万-5万斤蜜瓜。泉山镇的蜜瓜品质和口感都特别好,消费者特别喜欢。”

  接踵而至的客商让民勤瓜农再也不愁销路,大片大片瓜田喜获丰收的同时,“中国蜜瓜之乡”的金字招牌也逐步叫响。近年来,民勤蜜瓜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产品”“世博会金奖产品”“北京奥运推荐果品暨中华名果评选一等奖”等殊荣,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入选甘味农产品“好中优”产品目录,核心产区收成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镇,蜜瓜产业园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民勤种植蜜瓜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

  将自然禀赋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民勤蜜瓜为什么这么可口香甜?”

  记者采访时曾不止一次问,当地人大多会脱口而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确,民勤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3073.5小时,平均昼夜温差15.5℃,年均降水量127.7毫米,年均蒸发量2623毫米,病虫危害轻,非常有利于农作物有机养分积累。

  大自然是慷慨的,她会将打开宝藏的“钥匙”交给勤劳的人。

  记者在民勤县见到的种瓜人,他们皮肤黝黑、双手粗糙,几十年耕耘在瓜地里,年年收获着香甜的果实。

  民勤县收成镇珍宝村的常让元就是其中之一。常让元今年66岁,身材健硕,已经有40多年种瓜经验。

  从他口中得知,哪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几十年前民勤蜜瓜在市场和消费者心中并非得到广泛认可。“改革开放时,每家每户种植蜜瓜面积不过几亩地,从不整枝和管护,结出的果实大小不一,口感一般。”

  在常让元记忆里,那时大家种瓜普遍的想法是产量越多越好,然而,管理不善,1亩地只有1000多斤的产量,绝大多数蜜瓜成为无人问津的残次品被丢弃在瓜地里。

  土地从不说谎,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收成镇党委副书记李成岚对这句话很认可,“过去种植方式粗放,肯定无法培育优质的果蔬产品”。

  近年来,民勤瓜农用更加科学的方式种瓜。

  常让元每年4月下旬开始播种,5月中旬开始整枝,一根瓜蔓上只保留7排枝叶,这样成长的瓜刚好托在地膜上,确保干燥的生长环境,不会因为降水多而泡在泥水里腐烂,瓜农们将这种瓜蔓形象地称为“一条龙”。

  到了6月,瓜农们就开始“定果”,他们看瓜的大小、形状和完整度,选择每条枝蔓只保留一个瓜来汲取最丰富的养分。6月下旬是瓜农们在地里最辛苦的季节,“定果”后就开始“托瓜”,他们每天凌晨从家里出发,将每个瓜套袋并用塑料托盘托起来,防止虫害和雨水侵袭,正常情况下,1亩地需要挨个托起1200多个瓜。

  天道酬勤。繁重的劳作、高效的种植,让果农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8月4日,常让元种植的蜜瓜地头收购价格每斤1.4元,他今年种植的10亩蜜瓜收入有望超过5万元。民勤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预计每亩效益突破6000元。

  过去荒芜的戈壁滩,正在孕育出新的生机。

  科技支撑成为蜜瓜走出去的关键

  8月3日至4日,民勤县农技中心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面试”。

  “面试”对象是新品种的蜜瓜。

  记者看到,此次鉴评主要通过田间考评和室内鉴定两方面,对参试蜜瓜品种的长势、抗病性、裂果、整齐度、果形、果皮色泽、网纹分布等田间性状和单瓜重(亩产量)、含糖量、肉色、肉厚、口感及质地、耐储性等品质性状进行分项打分综合评定。

  群众种瓜种得好,背后是科技支撑。据悉,在蜜瓜标准化种植基地,采取“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监测监管、统一品牌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严格落实“控肥、控药、控水、控病、控虫”的“五控”措施,全过程管控、标准化生产,确保了蜜瓜品质。

  2021年,民勤县继续加大蜜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从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新疆农科院园艺作物所等国内外知名育种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最新育成品种86个,按照蜜瓜种植乡镇的品种布局结构,在新品种示范点进行试验示范。目前,试验示范的五大系列,122个品种的蜜瓜已全部成熟。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