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甘肃省“厕所革命”观察之八

时间:2021-06-11 18:33人气:来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

  当前,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正在陇原大地火热进行——  

  2018年底,甘肃符合标准的卫生厕所存量49万座,普及率仅为10%;

  2020年底,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13.7万座,普及率达到33.2%,97.8%的行政村建有卫生公厕;

  2021年,计划新改建户厕50万座,目前已完成9.2万座,在建15万座。

  千里陇原,如厕“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获得解决,曾一度让人头痛的“方便”那些事变得越来越方便。

  改不改,群众说了算

  16天时间改建标准化卫生户厕316座,新建卫生公厕2座……这一漂亮的成绩单,是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小寨村交出的。

  小寨村的秘决是,改不改厕由群众说了算。

  小寨村把宣传动员作为改厕突破口,充分发挥村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厕。通过“支部发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示范引领群众”的办法,发动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改。改厕工作启动当天,就迅速确定了45户改厕示范户。

  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定西。

  卫生厕所改了没有,愿不愿意改厕,啥时计划改厕,改厕模式选哪种……针对群众的改厕意愿,定西市对农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详细掌握全市有改厕需求的53.4万农户的现状底数。

  同时,发放《定西市农村厕所革命政策问答》等宣传资料13.2万多份,张贴标语横幅5千多条。 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外出考察,让群众亲身体验改厕的好处,坚定改厕信心,由“让我改”变成“我要改”。

  怎么改,实际说了算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改厕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面临干旱寒冷等诸多难题。

  复杂多样的地域气候、居住分散的人口、干旱高寒山区较多的实际告诉我们,改厕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因此,因地制宜的科学改厕模式尤为重要。

  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依照此原则,甘肃省各地根据地理特点,合理选择改厕技术和适宜模式,在城郊和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地区,推行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水川区及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村落,推行三格式等节水型无害化卫生厕所;干旱山区、高寒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地区,推广卫生旱厕。

  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面包抄、全年降雨量不足130毫米……沙漠边的民勤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了一系列西部干旱地区改厕的宝贵经验。

  “我们探索总结出了原址改建、院内新建、室内套建三种改厕选址模式,引导群众科学合理选址。”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有为说。

  根据防冻、缺水等存在问题,民勤县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户改厕35000多座。

  天水市清水县黄门镇小河新村,一个异地搬迁重建的村庄,因水源方便,在搬迁重建时,同步建设了供水、排污管网。同时,每户配建了1立方米的小型简易化粪池。

  在“厕所革命”中,清水县立足不同村庄的基础条件推行不同的改厕模式。在配套建设地下管网的易地搬迁新村全部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在污水管网未覆盖的山区村,推广双瓮漏斗式和干封式卫生旱厕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不用水冲、不怕冰冻,被全省推广应用。

  据统计,2019年以来全省改造的卫生户厕中,纳入管网的占8%,三格式等节水型无害化厕所占44%,卫生旱厕占48%。其中,甘南、定西等高寒干旱地区卫生旱厕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回头看,改出了什么

  农村“厕所革命”不仅仅是一次乡村环境的整治,更是一场乡村文明的推进。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猪拱鸡挠粪满地,蚊蝇成群臭熏天。”这是不仅是昔日农村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环境的一道“伤疤”。

  近年来,随着农村“厕所革命”快速推进,千村万户也经历了蝶变,让“村容”换上了“新装”。

  坚持将“厕所革命”与“垃圾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一体推进。临洮县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探索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扎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以村庄干净、整洁、有序为底线目标,采取“管、修、拆、清”四项措施,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3个、清洁村庄93个。

  以“村要整洁、户要干净、人要精神”为目标,灵台县动员引导群众每天抽出半小时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打扫庭院卫生,创建美丽庭院、文明家庭。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