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绿水青山间奏响“奋进曲”

时间:2021-05-11 10:49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当春风拂过沉睡了一冬的白杨树梢,枝丫吟唱出春的序曲,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大地春潮涌动。这个素有“民和水塔”之称的小乡镇立足生态优势,深耕“美丽经济”,在绿水山间演奏“奋进曲”。

  透过茂密的树林,一个又一个蘑菇状的蒙古包错落有致的隐匿在眼前,这个地方便是西沟乡凉坪村,阳光下几位村民正清理林下枯枝败叶。

  “为了充分挖掘开发凉坪的大片闲置林地资源,我们从去年开始建设烧烤营地,以低收费吸引客源,试运营仅40天净收益达6000元。今年早早筹划,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投身旅游业、增加收入提供机会,很多村民都自愿参与烧烤营地建设。”凉坪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琴说。

  近年来,凉坪村紧紧依托邻近西沟林场、南垣牡丹等热点旅游资源,盘点清查村集体资产,盘活闲置林地资源,利用省审计厅10万元帮扶经费、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县政府扶贫资金,引导村民以土地、苗木等实物和劳动力入股,建设凉坪村烧烤营地。该营地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康养为目的,在凉坪村游客接待中心开张运营的基础上,配套建设民宿、儿童戏水池、停车场、垂钓鱼塘,旅游吸引力正逐步增强。

  对于营地后续发展,西沟乡党委副书记刘鸿强心中早已有了蓝图:“在今年的村(社区)换届中,我们花大力气争取到一名大学生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此为契机将烧烤营地经营权收回到村集体,由村集体做好项目包装、宣传推介、品牌运营,进一步将营地打造成集烧烤、垂钓、住宿于一体的游客‘农村小屋’,充分依托本地资源,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三方村民和下会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员正在给几十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添加草料。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三方村利用村里由来已久的养牛传统,整合资源,发展“造血式”扶贫产业,于2018年2月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2个养殖大棚,走上了村集体经济养牛致富道路。

  三方村同时还立足地域特色,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谋划“一村一品”洋姜种植项目。既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又串起了生态农业绿色循环链。

  三方村党支部书记冶东拉说:“政府出扶持资金,养牛大户提供技术指导,村民自发养殖肉牛,合作社无偿供给有机肥料,洋姜种植得以持续增收……一条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在三方村已基本形成。”

  在乡村振兴的“奋进曲”中,该村立足资源再发力,将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雇佣村里有养殖技术和劳动能力的村民作为管理员、饲养员,并吸引更多村民进行个体养殖。日益壮大的养牛产业正带动三方村走上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而在大滩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内,一间简易彩钢房、几台电动缝纫机、散落在空桌上花花绿绿的布条……谁也想不到这些五颜六色、形态不一、材质各异的布条经一双双巧手演绎,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饰。

  这就是回族青年马光耀在自家小院里创建的青海穆耀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发展服饰产业靠的是技艺、比的是匠心,马光耀的回归不仅让大滩村党支部书记王海峰看到了人才带领解决妇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也看到了整合目前分散劳动力资源、抱团集聚共同发展的畅通路径。

  在村集体经济扶持下,马光耀大力发展民族服饰制作、销售、展览等业务的同时,致力于“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通过联村共建,不仅发展出了特色与规模,带领村里的妇女实现了靠手艺致富,更实现了民族品牌突破。

  近几年,大滩村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坚持将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育出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道路上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更多人才活力,手艺匠人也为大滩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扩大规模、创新发展挖掘了新路径。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一轮乡村振兴热潮已在西沟乡孕育蓬勃,抓生态旅游、抓特色产业、抓人才回引的背后,是西沟乡干部敏锐的政策嗅觉、群众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