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祁红“转身”续芳华

时间:2021-04-13 17:16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祁门县西有一山名为历山,一道沥水河蜿蜒流出。依山傍水,茶韵悠长,数百年来孕育出“中国红茶之乡”。时代奔涌向前,市场波诡云谲,祁门红茶用一次又一次的“转身”延续着百年芳华。

  转市场:从90%出口到70%内销

  在很多老一辈祁门人的记忆里,自家是不喝红茶的。出口,曾是祁门红茶的主要销售渠道。

  3月26日,在祥源茶业的制茶大厅,制茶手艺人沈时钰正在炒制发酵后的鲜叶,双手在滚烫的炒茶锅里不停翻炒揉搓,一阵阵茶香飘出。“以前派购统销,红茶多运到国外。”17岁开始在茶厂制茶,在沈时钰的记忆里,祁红一直到2004年前后,都极少在国内销售。

  1915年,在首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87年,荣获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金奖……在祥源茶业的祁红博物馆,记录着祁红出口时期创下的辉煌。当时祁门县的知名品牌“祁山”红茶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和5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90%以上出口外销。

  在这段出口创汇时期,祁门国营茶厂只负责生产,销售由上海口岸的外贸公司负责。1999年,茶叶外贸全部开放。不能再只是埋头制茶了,祁红迎来第一次“转身”。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挑战不小。祁门地区的茶厂没有外贸经验,而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红茶凭借低廉的价格,不停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再看国内,由于长期外贸,祁红“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市场缺乏知名度。“最低谷时,县里只有2家茶叶厂还在做红茶。”祁门红茶协会会长王昶说。

  “大家看一下,这是刚刚发酵后的红茶,手感还比较润……”3月26日,在祁门县历口镇的一家茶厂里,一位年轻主播正手持自拍杆介绍制茶过程,另一边专业的摄影团队正在记录手工炒茶。“开网店、直播卖货,跟着时代跑,怎么流行我们怎么卖。”茶厂负责人杨华说,现在基本不做出口,“国内市场很广,我们自身产量也不大,足够了”。

  “虽然出口受挫,但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展现出强大潜能,大概从2005年开始,祁红正式主攻国内市场,如今内销占到7成左右。”祁红产业发展局副局长耿其明说,以“振兴祁红产业,重塑百年品牌”为目标,祁门县2005年前后启动“祁红振兴”计划。“十三五”期间,红茶加工产值由2016年8.35亿元增加到2020年14.5亿元,增长73.65%。

  提品质:秉承“工匠精神”赢市场

  在祁门县历山的茶园里,采茶工们正忙着采摘鲜叶,嫩绿的芽头只有成人小拇指大小。“3月18日茶园开园,早春,1斤祁红起码要3.5万个芽头。”祥源茶业祁红公司总经理姜红说。

  “早年间,至少要到四五月份,等叶子都长大了,清明后才开始采摘。”沈时钰告诉记者,现在喝绿茶讲究一口明前茶,但过去的红茶没有这个概念。“传统意义上的祁门红茶,全名叫祁门工夫红茶,以前出口的都是它。”说话间,他从锅里抓了一把茶叶,“工夫茶外观上是碎的,你看这个,揉制出来卷曲如螺,叫祁红香螺”。

  目光瞄向国内,如何让国内市场接受祁门红茶。这一次的“转身”发生在茶叶上。

  走在祁门县街头,“祁门金针”“祁红毛峰”“祁红香螺”等招牌随处可见。“早在1996年,黄山茶科所就研制出了祁门香螺,在发酵后要进行搓揉做形,但因当时专注于出口,未进一步发展。”杨华告诉记者,“国人的饮茶习惯主要从绿茶而来,爱喝名优茶。一直到2005年以后,大家都转头攻国内了,开始在品种上精益求精,连带着采茶的时间也慢慢提前,选用一芽一叶等。”

  聊起近年来制茶工艺的变化,沈时钰说,清明前基本以制作祁红香螺为主,尤其是2010年以后,祁红香螺总量逐年提升,“香螺大约占到红茶总量的3成”。

  从过去全部生产工夫红茶,到如今各品种兼有,制茶工艺的精细程度也在变。2008年,祁红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祁红加工技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众多突破,先后通过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5条初制加工和2条精制加工的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在自动化加工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耿其明说。

  回到茶叶自身品质上,祁门推广全域绿色种植,茶园里插满了黄板,用来预防病虫害。“虽然近些年有改善,但在一些中小茶农的茶园依然存在打农药现象。”王昶说,茶园成片连区,如果其中一家打了农药,害虫全跑到相邻近的,那么相邻的也会跟着打农药。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