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老栗树”焕发新生机

时间:2021-03-25 10:52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吕氏春秋》有言,“果有三美者,有冀山之栗”。冀山,泛指现环京北燕山之脉。正宗的怀柔板栗,正是出自北纬40度燕山一脉。这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微酸性土壤,正适合板栗生长需要。

  板栗出燕山,最香是怀柔,老树在渤海。

  渤海镇,位于北京城北140多里的京郊怀柔,为满山满谷的栗树园拥抱环绕。22万亩栗树林,每年可生产栗子1万多吨。“明清栗园”内仍矗立着33棵500多岁的老栗树,最老的已有近千年树龄。

  怀柔板栗久负盛名,一片老树历经沧桑,这都是前人“栽”下的财富。如何让老树焕发新生,打出特色品牌,让栗农富起来?这个担子落在新一辈年轻人的肩上。

  保护价收购 带动农户“抱团”发展

  渤海镇的板栗,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代,祖祖辈辈靠着栗子树自给自足,倒也安稳。栗子树在老去,种栗子的人也在老去,粗算起来,栗农的平均年龄超过65岁。这意味着,板栗这个渤海的传统特色产业也“老”了——种植技术跟不上,更遑论经营管理。对绝大多数栗农,种板栗,只是因为树长在那里,没指望能靠它发家。

  “怀柔板栗就是我们本土的特色,我想让它走出去,带动我们的村民致富,为家乡出一份力。”2017年毕业的李思鹏怀抱着这个想法,子承父业,接手了父亲创办的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回到家乡做一名“新农人”。

  如何把这个传统的特色产品卖出好价钱?李思鹏坚定地认为,立足怀柔当地燕山与渤海九渡河这个“原产地”的优良条件,背靠“怀柔板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这棵“大树”,渤海镇的板栗具有竞争力,关键是要把“老栗树”的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把农户带动起来。

  老栗树合作社有3万亩栗园,年产板栗3000-4000吨,在册社员及签约农户983户。为带动当地板栗行业健康发展,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板栗保护价购销合同》。目前,已有近千户农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其中低收入户占到10%,覆盖了渤海镇的各低收入村。

  “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作为最低收购价,而在市场形势最差的时候,给予社员的收购价最高也比市场价高出40%以上。”李思鹏说,这样充分保障了当地栗农收益,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愿意跟着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才有基础。

  新技术赋能 每棵树都有了品质提升空间

  推动怀柔板栗种植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小小栗子树,藏着大学问,想要种好并不容易。李思鹏与林科院专家联系后,发现影响产量的不仅是品种,还有种植等问题,例如砍掉多余的栗树来加大树行距,让栗子树发生更加充分的光合作用同样能提高栗树产量。

  减树量增产量听起来美好,但栗树就是栗农的命根子,劝说老栗农砍树,谈何容易。李思鹏决定先对自己“下手”,拿自己家150亩栗园当示范园。

  除了有效调整树间距,李思鹏请教专家,把栗子树的高度控制到了5米以下,运用高枝剪修剪枝叶,使果实自然采收落地,降低了栗农需要爬树的危险系数。

  不仅如此,他还把高效农业中运用的土肥水一体化监测、预警病虫害和质量溯源引到了栗园里。土肥水一体化是针对怀柔气象局的数据库,从1991年至今的板栗生长数值,推断出的一个最有效的量化控制,使每一棵栗子树都有最好的品质提升。

  “AI虫脸识别系统,可以真正做到对树木的病害有一个提前的预警,从而降低我们的减产和绝产的风险,并且巡查人员也不需要挨个树检查,实现了效率最大化。”李思鹏说。

  除了种植引用现代化农业科技,老栗树合作社也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加工体系,建成了配有德国比泽尔封闭冷冻机组的配套保鲜库和冷藏库,引进了先进的全封闭油栗生产设备和整套全自动流水线。

  一二三产融合 栗子不只是地摊上的炒货

  板栗作为绵延上千年的传统产业,想要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必须要积极拥抱消费新趋势、新群体。老栗树合作社通过赋予板栗不同的加工原产品的功能,延伸了板栗产业链条,比如糕点速冻,坚果炒货、预包装等等这些产品,使其能够全年无限期供应市场,怀柔板栗已经跳出了初级农产品范畴了。在市场上提升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更好地宣传了怀柔板栗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

  今年情人节前夕,“老栗树”走出大山,牵手知名糕点品牌21cake,推出了三款秋冬限定款栗子蛋糕,成功吸引诸多消费者的关注。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