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同德巴沟乡有条“幸福渠”

时间:2021-03-24 10:42人气:来源: 西海都市报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以团结、向上的风气而闻名,这是因为当地修建了长32公里的团结渠浇灌14个村庄的万亩田地,这条渠的背后是巴沟乡干部和各民族群众团结一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绝壁凿石、修建沟渠、引水灌溉,让村庄焕发生机的故事。如今,巴沟乡传承了良好的团结风气,继续拓荒创业,执着守护着“幸福渠”。

  3月18日,记者来到巴沟乡上巴村,团结渠引水处水势平缓,向各支渠分流。同德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邰忠东告诉记者,团结渠总长32公里,有208条支渠,每个村至少有4条水渠,总灌溉面积近2700公顷,是同德县最大的灌溉区。

  邰忠东说,过去巴沟乡的特点是干旱,雨量大的时候,农民们能浇上水,没有雨时就没法浇水。作为同德县唯一的农业区,由于缺水、干旱,粮食产量提不上去,靠天吃饭的日子很艰难。

  水曾是巴沟乡农民年年岁岁的期盼。1973年开始,政府部门开始修建渠道,当地劳动力全部上渠,扎着八十多顶帐篷,在荒地里支口大锅,就开始行动起来。村民成立专业队,分成小组,在河道上修渠,由于水泥沙石材料不够用,只能用木头、铁皮做引水坝,没有闸,冲沙闸等十分简易。因为河道随着水流的不断变化,渠道很难固定,所以,常年治理,常年损坏,浪费水的情况十分严重。

  1973年,渠面从最初的2米修建拓宽到6米,渠道也越来越多。

  巴沟乡上阿格村地形复杂,想要村里有水就得从山上修渠,山上施工很难,经过水利部门技术指导,设计渠面宽度等,终于修建了几条绕山而下的水渠。在上卡力岗村卡东提灌站,130多平方米的厂房设置了4个抽水口,通过4条105米长的管道将水抽到山上,浇灌1300多公顷的耕地,看似小小的厂房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四年的努力,团结渠终于通到了14个村。

  卡力岗提灌站初建时装有220千瓦的4台机子,水抽到巴沟乡最末端的加日亥村牧羊沟。因为当时巴沟乡发电站的发电量不够,卡力岗提灌工程受阻,巴沟电站工程改造迫在眉睫。尤其是刚修好的提灌站在试运营阶段,抽水机爆炸了6次。有时在抽水过程中,就听见“嘣”的一声巨响,巴沟电站跳闸了,回水的力量特别大,将管道炸开,电器全部被泡坏了。村干部又连夜召集村民们抢修电器,烘干回电盘里的电器,修提灌站……新修的渠是梯形渠,清淤的时候,工作量也很大,连续清理了7年,才完成清淤工作。邰忠东回忆说,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在2010年,投资了3864万元。2014年后,团结渠实现了稳定灌溉,老百姓很高兴,都说有水就有收入了。

  因为渠是14个村的村民投入力量修建的,所以起名团结渠,这里有很多团结向上、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的故事感染着后代。

  今年52岁的切太加是水管所农牧和水利综合服务中心职工。切太加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团结渠还是土渠道,村民们因为浇不上水经常发生纠纷,因此,水管所派工作人员沿渠巡查,制定相应的制度,解决农牧民的用水需求。

  二十多年来,切太加行走在渠边。24小时待命,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巡查渠道安全问题,保证周边的农房、公路等安全。团结渠的修建使得巴沟乡得到更好的发展,村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村民们在土层不好的地方种上树,土层好的地方发展特色种植业,相互学习共同致富。如今,在巴沟乡团结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巴沟乡相互帮扶的精神更令人感到温暖。走进加日亥村,家家户户都是宽敞明亮的红砖房,但村民普太加的房子造型、风格独特、新颖。看着眼前的房子,普太加流下了泪水。他回忆道,2020年,他家因发生火灾导致房屋、粮食等财产全部被烧毁,除了一面院墙以外什么都没剩下。普太加感到非常绝望,一夜之间,家里七口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巴沟乡14个村的村民得知此事后,纷纷赶来捐钱捐物,捐款达15万元,还有各种生活用具,有帮忙修建新房的,有安装水电的……大家都当成自家事情忙活,两个月房子就盖起来了。

  团结渠也成了巴沟乡的幸福渠。今年41岁的上乃亥村村民薛成德利用村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好的环境优势,种植青贮玉米。薛成德说,以前土地干旱,亩产只有350千克,现在团结渠修好了,土地湿润肥沃,亩产能达2000千克,一年有18900元的纯收入。

  索南是上卡力岗村村民,以前家里也是靠种地生活,收入不高,对于五口人的家庭而言,日子过得紧巴巴。

  去年,索南找巴沟乡其他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并且投资50万元,买了20头牛,发展养殖业。

标签:

热门标签